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强看求职者“朋友圈”无视权利边界
“刚刚有个人事主管给我打电话说想加我的微信,看一下我的朋友圈了解一下我。天呐!我到哪里转发几个既有深度又有内涵的内容充数比较好?默默翻了下自己朋友圈跪了,来不及了?!被锌萍即笱挛抛ㄒ荡笏难歧髟谂笥讶μ鲎约旱那笾熬?,引发众多热议。(6月16日光明网)
一般情况来说,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了解某个人的学养、性格、兴趣等等,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精准招聘”,但问题是,对于企业有利的这种信息了解,未必就是合法的。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这个逻辑可以成立的话,那求职者是不是也可以要求应聘单位提供一下财务报表看看,以便求职者了解应聘单位的经营状况呢?
朋友圈是一个私密的所在,涉及的是个人的隐私。换句话说,加不加一个人作为好友,那必须由个体说了算。而退一步说,就算我同意你加为好友,我也有权利设置彼此的权限,朋友圈给不给你看,给你看哪一条都应该由个体说了算。而在招聘中,人事主管提出加微信,本身就是一个权利不对等下的要求,求职者很难拒绝,拒绝往往会导致求职失败。而统一加为好友,则又不能信息屏蔽,对方势必要查看求职者的全部朋友圈信息。在整个过程中,求职者的个人隐私和权利完全被践踏。
其实,正如网友所言,要求看朋友圈的这一做法,就是一种职场风水学,是一种无视权利边界的做法。比如以前曾经有一些单位招聘时要求参考星座,如今又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个人,也是同样的逻辑。在招聘过程中,个体的能力和性格,实际上在学历、笔试、面试等常规的考核中,就能了解。比如,你要考查求职者的创造力和思想水平,通过面试中的提问完全可以获悉,这相比被粉饰的朋友圈的信息更为准确。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企业要求查看求职者的朋友圈完全是多此一举,是一种对求职者权利的践踏。
严复当年翻译密尔的《论自由》时,将书名译作《群己权界论》。指出公域讲权力,私域曰权利。多少年来,很多人仍然分不清权利的边界,随意践踏他人的权利。工作的属于工作,私生活的属于私生活。这就决定了企业不管在招聘还是在日常的管理中,要遵循法律,也要遵循公序良俗,更要讲究德行,分清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这体现出的是人事主管等企业领导的素养,也折射出了企业的文化。在笔者看来,强迫看求职者朋友圈的企业,一定不是什么好企业,这样的企业恐怕处处会有对权利践踏规章的存在,比如不付加班费,任意侵占员工的私人时间等。遇到这样的招聘单位,奉劝各位应聘者还是绕道而行的好。(刘义杰)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招聘单位 求职者“朋友圈”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樟涎埠?/ins>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樟涎埠?/ins>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