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暗香疏影寄梅情:解析梅花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
梅花以其艳丽的色彩、浓郁的芳香、婀娜多奇的风姿,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士大夫青睐。人们赋予梅花以美好的名称, 或称之为“雪中高士”,或与兰、菊、竹并誉为“四君子”, 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种梅、育梅、赏梅、画梅、爱梅也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一种独特喜好,也产生了诸多与梅有关的典故、习俗和物件。
梅花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青岛博物馆藏
清道光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雅之赏梅为品
明代 《汉武帝上林出猎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秦汉开始,人们开始逐渐学会欣赏花之美。汉代《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薄昂荷狭衷酚型拿罚系倜?、丽友梅?!钡笔钡拿坊ㄖ掷?,有江梅、宫粉两型,并灼灼绽放到了今天。可见约两千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绿化了,亦可知古人品味偏于清幽雅淡。
国清寺隋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隋唐至五代,艺梅、品梅之风更加盛行,加之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等大家的诗咏流传南北,从此一枝梅影、深入人心。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于大雄宝殿右侧梅亭手植一棵梅树,至今,主干枯而复生,桠枝生机茂盛,逢春则繁花满树。那一脉馨香,千载而下,一直缭绕梦魂,相随左右。
粉黛之施梅为妆
《梅花仕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说在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吹过,梅花片片飞落,其中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这种打扮也被人称为“梅花妆”。
清光绪黄地粉彩花卉纹粉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妆”后来有所发展,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材料也不只是梅花,还有金箔、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薄盎ㄗ印本褪翘ǎ羊唑殉岚蚣舫苫ò晷?,涂上金粉,贴在额上,显得更为轻薄精致。到了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了,但后来还是会用“梅花妆”一词来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
风雅之赠梅为礼
杨云 《折梅图》 扇面
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赠梅典故来自南朝诗人陆凯。他行走于横浦驿( 今广东北江翁源) 梅岭之时,忽忆长安好友范晔,便折梅一枝,托驿使送去,并附纸赠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实属秀才人情,却温情至极,也浪漫至极。
清代梅花玉版笺
到了讲究细节的清代,连书写的信纸都精致到极致了,竟与梅花紧密相连,泥金冰纹的梅花玉版笺应运而生,成为当时最好的笺纸。冰梅底纹使得落笔便生清新雅逸之气,如风送落梅香。
墨花之美梅为画
北宋梅谱
梅,很早就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梁代张僧繇画有《咏梅图》,这或许是画史上关于梅花的最早记录。到了北宋,擅画梅花的画家愈见增多,技巧也愈发多样而成熟。于是,画梅的图谱和专著也相继出现了。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进入元代之后,梅花成为体现文人士大夫君子气节精神表征。水墨花卉一路也比宋代更加脱略形骸、自由奔逸。元末王冕墨梅画的出现,以及他被世人称颂的“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品与画品的高度统一,预示着此类题材进入了更加纯粹的托物言志时代。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王冕出身农家,由于他轻功名而斥权贵,为了画梅,他在九旦山植梅千株,下笔俱为水墨,洋洋洒洒,密密匝匝,“墨渍”、“圈瓣”画法皆有,以“圈瓣”法为多。清代扬州八怪中的罗聘、汪士慎、金冬心的梅花作品无不受其影响。
文雅之风梅为诗
杨运 《摽有梅》 扇面
《诗经?召南》里曾有“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倾筐堲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由此可见,最初梅在古代诗歌中是美丽爱情和美丽青春的象征。
宋 岩叟《梅花诗意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王安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梅凌寒傲霜、清高出尘的风骨,也是自古以来文人最欣赏、追求的风骨。
清雍正粉彩梅花纹碗
宋词里有词牌“一剪梅(腊梅香)”,很多人填过词。比如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梅花成为女词人笔下自己青春流逝和闲愁的象征。爱国大诗人陆游,也有写梅花的名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亦成为他高洁品格的化身。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武汉市博物馆藏
当然,最为深入人心的描写梅花的句子,还是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位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和靖,可谓是爱梅爱到极致的文人,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诗。
酒器之用梅为名
宋代吉州窑黑釉花鸟纹梅瓶一对
自唐宋代以来,梅花的印记开始逐渐遍布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比如梅瓶?!冻の镏尽吩疲骸肮磐⒘?、均州瓶有极高大二三尺者,别无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亦得”。正因为用来插了梅花枝,被梅花情结浓厚的文人改称“梅瓶”。即使瓶口上没有插花,它耸肩而立的安静模样,如同冰清玉洁的美人,散发着梅花般的幽姿逸韵。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还有一种更为广泛的说法是,梅瓶是一种用来盛酒的瓶子,也称为“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清康熙祭红釉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便是明证。这些梅瓶已成为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明中晚期以后,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品,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梅花绶带图》 清 沈铨
以上这些与梅有关的种种事物,都说明了梅花以其凌风傲骨、不惧严寒的特质,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坚毅、高雅品格的绝好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此同时,梅花所拥有的强悍生命力也令人赞叹不已,并且还将一如既往地承载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编辑:陈佳
关键词:暗香疏影寄梅情 解析梅花 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