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徐子钧:书法形态动感的感知之图形动感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文字书写的艺术。但在文字产生之初仅仅是代替“结绳记事”的符号工具。但发展到后来却代替的“乐”成为“中国美学的基础”(林语堂语)。成为中国文人抒发情感的领地。更为甚者称“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核心的核心”(熊秉明语),成为直接体现“道”的精神的艺术。一切皆动,无物常驻。书法中亦是如此,动的事物才具有生命力。研究清楚书法中具有哪些运动的方式、方法,对书写者完善自己的作品有极大好处。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物质的运动属性也渗透到书法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中。正如汉代蔡邕《笔论》中所说“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毙凶?、飞动、往来、水火皆为形容书法的动态美。书写的汉字只有具备了动态意象才能算的上是书法。那书法里会有哪些动态呢,我怎样把握这些动态才能算的是书法呢?下面我们尝试从线条的动感、结构的动感以及章法的动感三个方面逐一论述分析。
书法图形动感
1、 单字图形方向及角度变化引起的动感感知

视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形状趋向的知觉,总是倾向于边线长,角度小的一侧,如果遇到等边图形则趋向于边线与底边构成矛盾较大的方向,图形态势有时还要受到周围参照物的影响。当面对下图苏东坡《寒食帖》中“九”时,我们不自觉就会被“九”字的长撇所吸引,在你尽可能看清整个字的情况下,视觉点易停留在长撇的收尾处。此笔画线条尖锐且指向性明显,有人认为这是笔势的作用。但这似乎还不能说清上述现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看图中“重”字 我们第一眼可能会被字的密集处所吸引,随后视点移动到撇和长横部尾部,这原因就是当我们看清整个字的时候,字外形的隐形角度在起作用,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为何在看“九”字时,视觉点不自觉就会被吸引至撇的末端,这就是视觉心理的作用。另一种情况,视觉中心与字外形角度合一,其图形指向性更强。如“坟”字视觉中心点和图形角度指向合一都处于字的右上角。而“墓”字视觉中心点在字中之上部,虽笔画多呈斜向,但我们却不好确定其单字图形的动感指向,其原因是“墓”字外形为方形,较之以上三字,动中寓静。

造成单字图形动感的手法有多种,当我们识势时,用线的笔势,单字轴线,视觉中心的方式来说明又感觉不能尽全时,单字图形方向及角度变化引起的动感感知或许能成为识势的有益补充。这当然也可以用来分析字结构的内外空间,如图“但见”两字,“但”字的内空间总是吸引我们的注意,会感觉“但”字右上角有上升之势,内空间余白角度较为尖锐,指向明显?!凹弊制参笔浦赶蜃笙陆?,内空间余白则指向右上角,二者动势相互抵消,其字形动感近于平静。

2、 字间、行间图形冲突引起的动感感知
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由于单字图形动感不一,组合成的整篇章法也不同。类似动感可以相互之间组群,形成群动即整体势趋向。也可以相互对比,相互映衬。字间、行间紧密者,动感冲突强烈,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避让,穿插,咬合需要更整体化,不可分割,浑然一体。如图王珣《伯远帖》:“远”、“胜”、“宝”、“自”、“羸”、“患”“优”、“出”、“别”等字动感皆为指向左下或左方,图形动感由于较为相似,构成了由开头平静到动感趋向左下角的群动,此乃为整幅作品的主势。
王珣《伯远帖》
再如图杨凝式《卢鸿草堂》中单字图形左下角多为圆形,整个字形成一个扇形。整篇中单字动感多指向右上角。有少数动感指向右下角。由于多字动感趋向于右上角而形成群动,此与《伯远帖》动感趋向恰恰相反。倪瓒《淡室诗帖》动感趋向也类似于《卢鸿草堂》,可见这绝非偶然?!笆普?,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向之也。”陈绎曾《变法》。
杨凝式《卢鸿草堂》



倪瓒书
字间,行间疏远者,单字图形动感冲突被较为疏朗的空间消弱,即遥相呼应又独立感较强,“犹众星之列河汉”。如图杨凝式《韭花帖》中单字图形动态趋势明显,但由于字间,行间空间较为疏朗,整体却偏向宁静。
“……或卧而似倒,或立而似颠,斜而复正,段而还连。若白水之游群鱼,藂林之挂腾猿;状众兽之逸原陆,飞鸟之戏晴天?!绷?萧衍《草书状》(前一句描述单字图形动感,后一句则描述图形间的动感冲突是谓群动)
杨凝式《韭花帖》
3、 文字内容整体图形与纸边冲突引起的动感感知
在书写一幅作品时,我们绝不可能把整幅文字的四边写成与纸边平行的四方块,这样呆板,也不好看。作品文字周边的整体外轮廓犹如人体的骨架,支撑着整幅作品,亦如绘画中构图与纸边的关系。文字内容整体大外形是由第一行与最后一行和每行的第一字与最后一个字即四角与四边决定的。整体图形的大小决定整幅章法的饱满程度。书写内容过于满,则拥塞。过于小,文字内容过分萎缩,黑白分离,格局拘谨。不同书写格式的作品,形式要求也不同。如手卷类一般为文字内容一般上齐与纸顶边,下部则错落不齐。如文字内容的上下边过于波动起伏,则影响文字内容书写及识读的横向发展趋势。竖式的条幅,中堂 ,文字内容的四边不宜过于左右扭曲,而影响纵向发展趋势,如首行或末行过于平行与纸边,一溜而下,无扩张力也不好。当文字内容的大外形与纸边的余白,起伏程度越大时,彼此争势越强,图形动感越强,扩张力,视觉冲击力越强。如图王铎行草条幅通过行轴线的左右倾斜,支撑纸边,动荡而富于变化。另一种,文字内容整体图形偏静态,且与纸边余白较大,呈隐退状如图八大山人手札,以及近代的弘一的楷书作品。
八大山人书
弘一书
王铎书
编辑:陈佳
关键词:徐子钧 书法形态动感 感知之图形动感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