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对“美院毕业展事件”的冷思考
今年5月,“美院毕业展作品被破坏事件”及类似事件先后报道于电视、报纸、网络,并引发热议。矛头直指观众道德欠缺、素质低下等问题。多方争辩,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一度演变成谩骂与言语攻击。

如今半个多月过去,毕业展还在继续,但对此类事件的讨论已趋于沉寂,眼看又不了了之。其实,当大家恢复理性时,正是对此进行冷静思考的好时机——有利于寻求长久的解决途径,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在5月的热议中,几乎都是从道德习惯、素质教育、展览管理等方面去争论,虽说各有道理,但也稍显空洞,落不到实处;从作品创作的艰辛与否、作品的好坏与否去大发讨论,希望引起重视,也无法解决问题——因为道德的评判及价值的判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从法律层面去探讨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道德和素质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法律的建设和落实,其可行性更高,而且可以反过来促进道德和素质的提高。我与身边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就这些事情进行讨论时,他们也认同这一观点。
法律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保障个人权利的基本准则,具有强制性特点。在美术展览中,我们应该明确:展品是私人财产(如果捐赠给集体或国家,则属于集体财产或国家财产),财产受《物权法》的?;?,是需要尊重的,不可侵犯的。一旦受到侵犯,财产所有人有权正当维护。明白这一概念,才能处理好“美院毕业展事件”及其他类似事件。具体来说就是美术馆或其它展览机构,应该聘请法律顾问,依法建立一个服务于展览的、应对此类事情的方案,并通过美术馆公共教育等途径,广而告之。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对未成年孩子耳提面命、不厌其烦的教育,并在看展的过程中负起监护责任。当事件发生,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法律诉讼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这方面,广东美术馆就有详细的方案应对展览作品被破坏的情况。据报道:2015年3月,广东美术馆赢得了一场关于一幅作品遭小观众破坏而向其家长索赔3.2万元的诉讼。在这个事件中,广东美术馆已尽安全注意的义务,而当事人的家长没有尽到监护责任;事情发生之后,工作人员积极沟通,注意举证;馆方请第三方艺术品鉴定机构对作品进行原值及受损评估,同时对作品进行修复;馆方指派专门工作人员,协调法律顾问,遵循相关法律程序去解决问题,历时9个多月赢得诉讼。这在全国来说都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对于院校的美术馆或其他尚未完善法律建设的美术馆、博物馆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法律还能事前约束、规范人的行为。当人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可能触犯法律,需要承担责任时,那么他们在付诸行动之前,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从而从主观上约束自己,避免不良后果产生,进而内化成一种行为规范。观众藉此会逐渐形成“除非有明确的邀约可参与互动,否则作品不可侵犯”的常识性认识。当观众知道美术作品是私人财产,破坏就要承担赔偿或相关责任的话,相信那位观看广美毕业展的中学生不会抱起陶瓷作品而致摔碎、那位央美的老师不会脚踢学生的作品、那位小朋友不会弄碎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展品,而会安静、有序、文明看展。这比道德说教有用得多。
在此也有必要一提:在报道和讨论事件的过程中,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公布其相片、姓名等行为是不妥当的。说轻一点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说重一点是对他人肖像权、隐私权的侵犯,当事人是可以起诉的。
据说被摔碎的陶瓷的作者刘同学考虑到对方家境不好而放弃索赔,这没有问题,也传达了满满的正能量。但藉此希望刘同学及其他毕业生,以及以后的毕业生,懂得行使权力,用法律维护自己的财产;也希望各美术学院,以及全国众多的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展览管理,加强展览的法律方案等软件建设,切合国家“法治”理念,打造高水平的艺术品展览馆;希望观众提高修养,文明看展。
编辑:陈佳
关键词:对“美院毕业展事件” 冷思考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