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楼宇烈:互联网应传播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过去讲教育是干什么的?《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说,我们建立一个国家,管理民众,应当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而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功能?!堆Ъ恰分谢顾担骸熬尤缬癯伤祝浔赜裳Ш酢?。这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得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习俗和风气。在过去的时代里,我们通过家庭教育、通过学校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私塾和书院等进行教育,今天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学校进行教育。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社会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包括社会中各种各样文化活动,过去虽然有文化活动,但没有今天丰富,那么过去大部分老百姓通过什么来接受教育?当时的老百姓不一定认识字,也未必上过学,他们接受的是社会教育。当时不叫社会教育,叫作“高台教化”,也就是演戏说书。老百姓为人做事的道理、规矩就是通过“高台教化”学习来的。人们从舞台上知道,什么样的举止是正人君子的举止,什么样的行为是小人的行为;通过听说书、看戏,老百姓也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因果报应,所以人在生活中要行善积德,为社会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过去社会的信息比较闭塞,信息也得经过比较漫长的时间传达,所以家庭教育占很重要的位置,基础教育中私塾的教育也占了很大位置,农村中还有一些乡绅办的私塾等。但是现在的时代不同了,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让社会教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中比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的发展对我们社会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用什么来教育民众、引导民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人文精神为特点的文化。具体地讲,我们的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之上的,重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主动性。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人对自我主体的自觉自律。中国文化中反复强调天地万物中人最为贵(重要),天地万物中人是最灵的(灵气、聪明);而人在万物之中也是最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天地万物之中其他的物种都是被规定好了的,它们的活动没有多少主动性,更没有多少能动性,只有人是具有最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所以人才最贵重,最重要。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
人可以和天地相并列,天地造万物,但是人出现后因为具有能动性而可以与天地相并列。所以过去我们总是这样讲:“天有其时生万物,地有其材养万物,人有其治来参与万物变化?!比四芄徊斡氲教斓赝蛭镏腥?,所以人是什么?《礼记·礼运》中说:“人者,天地之心也”,这就是为什么宋代著名思想家张载(横渠)在他著名的“四句教”中,第一句就说“为天地立心”(以下三句为:“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为人心一动、人心一变就会影响到天地万物的变化。人在天地万物之中有这样大的作用,所以要管住自己。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不是让人肆意地去主宰万物,而是提醒人怎么能够更好地管住自己,让天地万物能够按照它自身发展的规律去发生和发展,而不要人为地去干预自然。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是去逞人之能,而是要人能够用自我管理的方式,管住自己。
《管子》中有篇文章的题目叫《心术》,就是讲管理人心的问题和方法?!豆茏印肥窃跹唇残氖醯哪??他说,“心”在人身中是处于“君”的地位,它应该能够管住你的“官”(眼耳鼻舌身等),人的五官应该受心的管理。而五官是跟万物接触的,五官应当能管住外物。作为一个人,你是有主体性和主动性的,你就应该用你的心去管住五官,用五官去管住万物,这个次序就是心术正的途径。但是如果次序颠倒过来,五官让外物给管住了,随着万物流走了,我们的心又让五官给管住了,那心术就不正了。所以,正常的心术是心管五官,五官管外观,不正常的心术就是让外物来管我们的五官,让五官来管我们的心。这样,人就成了外物的奴隶,也就失去了人的主体性。
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强调我们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既不要做神的奴隶,更不能做物的奴隶。万物是天地合气而自生的,人也是天地合气中生出来的一物,但这个物确确实实跟其他的物不一样。所以人应当有自觉性来管住自己,这样才能够跟万物和谐相处。道家提出的自然无为,就是让我们认识到,人在万物中,切不可放任自己。所谓自然无为,并不是叫我们什么都不干,无为的含义包括:第一,私志不得入公道,我们个人的愿望不能干预自然界整体生成发展的规律;第二,嗜欲不得枉正术,是让我们人类不要以个人的好恶去改变万物自身发展的方向。我们不应以私志和嗜欲去干预整个自然界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而应该“循理而举事”,根据事物自身的规律去做事,应该“因资而立功”,根据条件,依靠条件去做好你的事情,建立事功。所以无为不是叫人无所作为,而是要人类不要用私志和嗜欲去干预公道正术,而且要“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总的来讲,就是要我们“推自然之势”,即循自然之规律。
“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这是老子的观点。“辅万物”是让我们有所作为,而不是无所作为;你要去推动它,而不是按照你自己的个人欲望去随意地改造它。西方的文化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借鉴了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人文化成的理念,用它去跟西方中世纪以来,以神为本、一切听命于神的这样一种文化进行了斗争。以人为本的文化,使人类从神的脚下站起来了,充分肯定了人的理性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使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性去认识世界,所以才有近代文化科学的发展。一切科学技术都是人类理性力量的呈现。
但是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人的理性的力量的认识存在偏差,人们认为人从神脚下站起来了,以前由神来决定一切,现在应该由人来决定一切;以前由神主宰,现在应该由人主宰。这种思想发展到20世纪,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这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就开始反思,人类自己做主宰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战争究竟为了什么目的呢?很简单,战争就是为了资源财富的掠夺、争夺,哪里有财富,哪里有资源,就往哪里去,为了争夺资源财富可以做出任何违背人性的事。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又是一种人的主体性的失落。
所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一些思想家又重新高举起新人本主义的大旗。同时,这些思想家又一致认为,这种人本思想、人文精神的资源还得从东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找。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人文精神,是一种既不做神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而且用自觉自律来保持人的主体性的文化。人要保持人自己的主体性、独立性,人要自觉自律,才能与万物和谐相处,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使自己身心和谐相处。这里,自觉自律是关键,如果没有自觉自律,那就不可能达到上述三个和谐相处,因为它会放肆、放任,无所顾忌,肆意妄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教化的核心就是要让人认识到,作为人应该认清自己的身份位置:在跟万物交流中你占有主动性,所以你应该自我约束;在社会交流中,你也有能动性,所以什么事情都应该把自己管好,尽到自己的社会身份所应该担当的职责。所以整个来讲,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不断地提升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楼宇烈 互联网 中国文化 文化精神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