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记者与医生做朋友有多难
医疗业和新闻业,是少数拥有国家设立的节日的行业。在种种医患纠纷中,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媒体因素。民意被放大的过程,缺少不了的是媒介的传播。在理想条件下,客观公正的报道应当取得各方面的欢迎,至少是能够反映各方面的诉求。但是,医生讨厌记者,却成为很多医疗新闻被报道后的常见现象。让新闻业与医疗业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社会形成对医疗业的正确认知,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景维隆:报道医患事件的核心就是还原真相。我曾亲眼目睹某医院门前病人家属悬挂条幅责骂医院和医生无能,把病人治死了,具体死因大家私下各种乱传。事实呢?据了解,手术前明确过风险很大,病人自身病情也严重,最后发生不幸,家属把责任推给医院和医生。不明真相的媒体或自媒体发布出去,就属于煽风点火。新闻媒体要去引导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煽风点火看热闹。
@王筱歆:我最看重的记者素质就是“事实+原则+勤快”。医疗记者要经常往医院跑一跑,多走进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活,看看医生是怎么看病和手术的,医生平时的工作感悟和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病人住院看病情况如何,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反应如何,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如何,并把医院纵向或横向对比。这些都是需要医疗报道记者做好的功课。
@胡波:犹记得2014年湘潭孕妇死亡事件,某媒体以《产妇抢救失败,医生失踪》为题,渲染孕妇口吐鲜血惨死手术台,而医护人员全部跑开的悲情,整篇报道塑造了一个草菅人命、管理混乱的医院,并未提及任何关于“羊水栓塞”的专业概念。后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依法、依程序鉴定,产妇的死亡原因符合肺羊水栓塞所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构成医疗事故。而现场医护人员也一直持续抢救了9小时。新闻反转让全国人民共同学习了“羊水栓塞”究竟为何。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在西方的医疗政策报道中,政府和医疗相关利益集团也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同时给有组织的非精英集团提供越来越多发声的机会。而在国内,这个机会并不存在。没有多少组织能代表病人发言。存在的组织不但规模小、力量弱,还只是代表某种疾病患者的小团体。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记者 医生 医疗业 新闻业 医患纠纷 舆论


布达佩斯至长沙中欧班列回程线路开通
开罗民众烛光悼念恐袭遇难者
英国皇家卫队换岗仪式现海军 系400年来首次
全国新闻战线“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主题采访活动在中
白宫新装迎圣诞
古巴市政选举开始投票
第54届金马奖最佳男女主角揭晓
双层圣诞旋转木马亮相重庆市中心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