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陈独秀的高足”袁振英
外国语学社
渔阳里6号的客堂在当时是外国语学社的教室。
外国语学社旨在输送有志青年赴俄学习,造就革命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中共最早的干部学校。
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任校长兼授俄语,俞秀松任秘书管理行政事务,魏金斯基夫人库兹涅佐娃教授俄语,李达教授日语,李汉俊教授法语,后又聘王元龄任俄语教师。时年27岁的袁振英则在此教授英语。
上海团组织在外国语学社发展了最早的一批团员,计有:李中、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任作民、王一飞、许之桢、傅大庆、周兆秋、柯庆施、梁百达、卜士奇、袁达时、彭树之、廖化平等。建团不到一个月,团员已达30多名。
初创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早期党的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革命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外国语学社名义上公开招生,实则由各地早期党的组织或早期共产主义者推荐,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许之桢、汪寿华、柯庆施等50余人。
从民国10年(1921年)春起,陆续派遣青年学员赴苏俄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至同年5月结束,先后选送数十人。
传播马列主义
《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特设“俄罗斯研究”专栏,介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俄国的经验,袁振英担任这一专栏的主编。
同年底,袁振英随陈独秀到广州。当时去广州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他和陈独秀都不懂粤语。袁振英和陈独秀既是师生,又一起共过事,而且能讲粤语和英语,所以他就成了陈独秀和魏金斯基身边的传话人,充当他们的翻译。
1921年1月,袁振英出任广东省第一中学(今广州广雅中学)校长,力排众议倡导并实行中学男女同校。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袁振英为该组织成员之一。
《新青年》迁至广州后,袁振英继续负责该刊“俄罗斯研究”的编辑和撰稿。以“震瀛”为笔名,撰写、翻译了大量文章、译作,介绍和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袁振英在这个专栏发表译文24篇,占到这个专栏文章总数的2/3。
事实上,《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并不是偶然的,中共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通过创办刊物宣传马列主义。
然而,由于信仰无政府主义以及对陈独秀的不满,就在中共一大召开的前两个月,袁振英赴法国里昂大学留学。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独秀的高足 袁振英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