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瓷片爱好者醉心寻宝20年 曾换回清代古董
对一般人来说,陶瓷制作的碗、碟等的碎片,与碎砖瓦砾没什么区别,但在瓷片爱好者眼中,这些碎片里也许就有“宝贝”。常府社区粉妆巷的茅海涛由于买不起完整的器物,从20多年前开始,在老城区的工地上寻找瓷片。最有趣的是,他与朋友曾在乡下上演现实版《卖猫》,并成功换来一只顺治年代的“钵式炉”,至今收藏在家。
从小喜欢瓷器 醉心工地“寻宝”
今年不到50岁的茅海涛虽然还不能称为“老扬州”,但却有老扬州人的传统爱好:他喜欢收藏,尤其喜欢瓷器。
据茅海涛介绍,他从小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尤其对瓷器倍感兴趣。初中毕业后没多长时间,他就进入工厂上班,闲时买了一套两册《明清瓷器鉴定》,在家慢慢研究,对书中所拍摄的名贵瓷器特别神往。
无意之中,茅海涛发现老城区的工地上有古色古香的瓷器碎片,捡回来一研究,他发现其中有不少都是明清时期的,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在工地上“寻宝”。特别是下岗后,他更是天天骑着自行车、电动车,在老城区找工地,在碎砖瓦砾里用起子、耙子等“寻宝”,乐此不疲。
城市乡村寻瓷器 曾上演“猫口换碗”
茅海涛足迹遍布城市乡村,但随着人们收藏意识的提高,“上档次”的瓷片越来越难找到。
茅海涛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10多年前荷花池老菜场改造,菜场旁边历史上曾有条河道,可能过去人家将碎掉的碗碟花瓶等,直接倒在河坡上,菜场改造时深挖地基,这些瓷片全部见了天日,他一下子就找了两箱瓷片。
高秀敏与范伟的小品《卖猫》中,为了一只猫碗,买卖双方斗智斗勇,而茅海涛在20年前也曾有过类似经历。他说,有一次,他与朋友到黄珏乡下“寻宝”,在一户人家门前看到,屋内桌子下有只古色古香的“碗”,两人提出购买,但老太称这是喂猫的碗,不卖。两人表示用碗换,另外再给几十元钱。老太最终同意了。
经过专家鉴定,茅海涛买的这只“碗”叫“钵式炉”,产于顺治年代,虽然口上有些碰伤,但基本是完整的,他一直珍藏至今。
瓷片里读出文化 专门找明清时期瓷片
记者了解到,扬州的瓷片爱好者不计其数,但真正“上档次”的圈内人却只有一二十人,一般人觉得不值钱的明清瓷片,他们能读出文化来。
近日,记者来到茅海涛家,他从阁楼上搬出一个箱子,翻出了他轻易不示人的瓷片。记者看到,一枚瓷片上是两个儿童在嬉戏,茅海涛介绍,这是青花淡描婴戏图,前面一个儿童手上牵的是芦笙与莲花,寓意“连升三级”;后面一个儿童一手抓笔、一手抓银锭,寓意“必定富贵”,是顺治时代的民俗画。
茅海涛告诉记者,一般的瓷片爱好者只要发现好玩的就带回家,而他们圈内人却专门寻找明清时期的瓷片,这些瓷片一是观赏性高,画面古色古香;二是可作“标本”,如有人收藏了一个完整的青花瓷器,不知道真伪,用瓷片来佐证;三是商业性,有人专门将瓷片里的画面进行切割,然后用金银包裹,现在网上卖得比较火。
茅海涛说,瓷片收藏只是他的一个爱好,靠它发不了财,但兴趣比发财更重要。
编辑:陈佳
关键词:瓷片爱好者 醉心寻宝20年 曾换回清代古董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