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别把“校园贷”臆想为洪水猛兽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校园贷“套牢”大学生的背后,是“学生干部地推月入5000元”的疯狂。(3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大学生自杀是悲剧,但引发其自杀的引线,并非游荡在大学里的“校园贷”,而是低下的财商与扭曲的欲望。贷款作为信用经济的产物,本身是市场的“健康品”:既非毒品、也非兴奋剂。这就像有人拿菜刀去砍人一样,使用者素养与风险规制能力,才是决定其“是正是邪”的关键。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校园贷”算是民间借贷的校园网络版,多为P2P模式,APP搭台,买卖双方唱戏。就算在高校,利用“校园贷”,有人拿它解燃眉之急,有人拿它发家创业……数字胜于雄辩: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而近日,易观智库发布《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针对2893份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超过67%的大学生用过分期消费并且表示还会继续使用。
当然,说这些的意思,并非是要为粗放的“校园贷”背书,而是不能在“校园贷”问题上因噎废食,混淆了本末关系。存在未必合理,但小鲜肉们对“校园贷”的追捧,恐怕也不能一味归咎于消费的非理性与超前消费的蛊惑性。这里有两个基本的市场背景:一则,大学生信用卡从2004年兴起,但由于坏账增多、风险失控,2009年大学生信用卡被银监会叫停。可以说,眼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好填补了这份“刚需”。二则,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从2008年的23.3%上升到2013年的34.5%,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人多了,时代变了,需求与市场也在发生裂变。大学都能结婚生子了,借贷创业或消费,有什么奇怪的呢?
真正的问题,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校园贷”,监管不能作壁上观。比如根据最高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ぁ5导噬?,不少任性的“校园贷”,早就超出了法定?;は薅?。此外,不需任何抵押、不看信用记录、煽动夸大宣传……凡此种种,程序瑕疵不说,确实有放纵金融隐患的嫌疑。面对这些问题,监管者要有所作为,高校教育也当做足风险警示的功课。
总之,用个时髦的句式来说,“校园贷”不只有你看得见的苟且,还有有序监管之下的“诗与远方”。(邓海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校园贷” 校园贷款 网络贷款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