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讨论涉法话题理当回归法治框架
最近,深圳比亚迪车主“撞翻违规变道车”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争论仍在持续发酵。其实,面对类似这种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涉法话题,抛开个人成见,更多地回到约束和规范公众行为的法治框架中来,对于定纷止争、形成共识,显得重要而迫切。
涉法话题不回到法治框架,通常只会越争越乱,越描越黑。就这起“撞翻违规变道车”的纷争来看,无论是一些人对该车主“维护路权”的赞同支持,还是一些人认为“此种做法无视对方人身安全”的批评担忧,不能说都绝对没有道理,但无疑都过分强调了某一方面,使得言论缺少交集,从而形成了“鸡同鸭讲”的局面。而且从社会影响来说,争论的越激烈,人们离共识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类似的教训,其实早先就发生过。无论是此次面对“违规变道车”如何应对,还是此前四川成都“男司机踢打变道女司机”,社会舆论之所以出现波折与反复,一方面在于人们对相关事件当时的信息掌握得不全面、认识得不清楚,另一方面就在于事件从进入公众视野开始,很多人就没有以法律作为评判的标尺,而是各取所需地自说自话。这种局面,无助于形成推动问题解决的共识。
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基本解决了数十年前无法可依的局面。面对涉法话题特别是公共领域的治理难题,循归法治是破解纷争的有效“管钥”。像如何处置“违规变道车”这种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早有责任划分的条款,更有重惩的规定;如何应对“违规变道”,行为是否适当,同样有明确规定。至于主动上去“撞翻”是否无责,与是否属于“维护路权”无关,根本上在于依法对事故的责任进行认定,法律才是起根本作用的“定盘星”。
当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补齐法治思维、依法办事的短板,是当下中国人较为迫切的一件事情。今天,我国很多地方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汽车社会”,汽车与行人的矛盾、车主之间的纠纷高发,社会转型带来的其他矛盾也同样多发。只有回到法治框架中来,遇事找法、问法,自觉做到信法、尊法、守法,才能真正弥合社会分歧,不仅做守规矩的开车人,更做文明有礼的社会人。(陆 颖)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涉法话题 法治框架“撞翻违规变道车”
 
       
 

 大型杂技剧《花木兰》在澳门举行传媒预演活动
大型杂技剧《花木兰》在澳门举行传媒预演活动 西藏:布达拉宫广场花团锦簇迎国庆
西藏:布达拉宫广场花团锦簇迎国庆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行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行 “18至20世纪俄罗斯帝国珍品展”广州开展
“18至20世纪俄罗斯帝国珍品展”广州开展 大熊猫“彩陶”“湖春”启程赴印尼
大熊猫“彩陶”“湖春”启程赴印尼 2017年“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京举行
2017年“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京举行 300幼儿同唱祖国生日歌
300幼儿同唱祖国生日歌 中国出版代表团亮相内罗毕国际书展
中国出版代表团亮相内罗毕国际书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