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政协委员建议打通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最后一里路”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韩雪 高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由于生产力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小规模向城市流动。而这一时期,由于城乡二元化差别明显,很多城里人对农民工存在“天然”的歧视或排斥。那个时期,人们呼吁最多的就是打通农民走向城市的“流动通道”。
30年过去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乡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农业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农业生产力低下,城乡之间可谓天壤之别。而如今,尽管不能说城乡“翻个”,当大量农村人口继续涌向城市工作、落户时,一些城里人却想往农村去,一些从农村里走出来的新城市人也开始陆续重返农村。
农民通往城市的流动通道早已打开,他们来去自由。但城市居民去农村生产、生活的“上山下乡”之路,却有着政策上的藩篱。
农民进城带去了今天的都市繁华
城市化加快,尤其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地方出现早年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开始回流,甚至城市居民也开始加入农业产业大军。
由于人多地少的现实和长期以来农村生产力低下,多数地区农民收入惟一来源就是靠种粮。由于中国粮食市场化较晚,粮食价格普遍偏低,“走出去”成为那个年代农民脱贫的惟一出路。而最早离开农村到城市谋生的,主要是富余劳动力,且多为年轻人。
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一步加快,农民“走出去”已不再局限于男劳力,包括妇女甚至中老年人也来到了城市,找到适合他们的生计。
“农民不进城,很多坐落在城里的工厂就开不了工?!闭攵怨ザ旯夜睦┟窠?,而不是鼓励农民留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长期研究中国改革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委员则认为,这是当时我国的发展阶段国情决定的。
他说,当时的国情是,农村经济落后,粮食产量不高、价格便宜,农民忙一年下来,很多时候能做到保本就不错了。而另一个方面,城市经济开始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加速,当时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依城而建,这些年来中国见得最多的工厂就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而恰恰是这样的企业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尽管有很多企业的建设现在来看是不科学的,但当时却代表先进生产力。
“如果没有当初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中国经济不可能这么快得到壮大,城市发展也不会这么快?!背俑A炙?。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两会 政协委员 城乡人口双向流动 农业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