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长江以北首现良渚文化聚落 或揭开古文明消失之谜
江苏兴化、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上,280座古墓像“列阵”一样,密密麻麻。历时5年多的考古,不仅出土了200多具遗骨,还有大量陶器和玉器。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后,对蒋庄遗址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是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生活在这里的“良渚人”前后长达1000多年,他们中有身高超过1.7米的帅哥,也有长腿美女,他们过着征战、打猎、耕种的生活。
清理第一层墓葬,地上一个个坑都是古墓 资料图片
中华第一尊 资料图片
出土的玉器 资料图片
刻着野猪的黑陶壶
出土的陶器 资料图片
历经4000多年
他们的遗骨完好
2011年,兴化境内的泰东河拓宽、疏浚,让沉睡地下的蒋庄遗址面世。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入驻蒋庄遗址,对这里进行考古发掘。5年多过去,280座古墓葬,有的原地保留,有的已经被套箱整取,集中放在工地大棚内?;ぁ?/p>
墓葬有的紧紧挨着,有的地方一层叠压一层,最多的叠压了四层。古墓大小不一,遗骨有的从头到脚都保留完整,有的头骨缺失,有的只剩下细碎的一团。被?;ぴ诖笈锬诘墓拍怪?,最引人注意的是第158号墓,墓主是个40多岁的男子,虽然头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骨骼都在,但很凌乱。墓主旁边,是一个已经成年的遗骨,不见头。在墓主周边,还有6个殉葬的头骨,其中一个有被切割过的痕迹。
为什么遗骨不腐?考古领队、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介绍,这里在远古时期紧靠东海,属盐碱地区,且墓葬群和地下水位相平,处于隔氧又恒温恒湿的状态,所以历经4000多年骨骼依然完好。
黑陶壶上
刻着野猪和鹿
在蒋庄考古工作室内,出土文物分门别类摆放,有陶器、石器、玉器、标本……
在陶器库里,正中间摆放的是一口巨大的红色陶尊??脊哦釉备驶衷樯埽庵蛔鸪鐾潦?,碎成几百块??赡苁枪啄颈冉闲》挪幌?,所以只能打碎了放。专家们用了一周多时间,拼凑出了它本来的面貌:直径80多厘米,高50多厘米。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一只尊,可称为“中华第一尊”。它是墓主尊贵身份的象征,是部落首领或者巫师的殉葬品。
在标本库房,尽管都是破碎的陶片,但有些上面画着神秘的符号。其中一块黑陶片上,刻画着一个圆圈,下面一个十字形,尽管有些歪斜,但有专家开玩笑说,“你看,那不就是最早的女性标志吗?”不仅陶片上有符号,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其中一个小黑陶壶上,先民们用利器画出了两幅狩猎图:一根树枝上捆吊着一头长着獠牙的野猪,四条腿耷拉着,头和尾巴却翘起,似乎还在挣扎,野猪的背面是一只正在飞奔的鹿。
林留根说,这些造型和符号再现了良渚人的文化审美,对于研究良渚人的精神信仰有帮助。
有些什么发现
5000多年前已有“良渚国”
1936年,杭州余杭良渚镇发现了良渚遗址。尽管蒋庄遗址和良渚遗址相距300公里,但两个地方的出土文物,保持了相当的一致性。
林留根说,280座古墓,墓主都是头朝东,脚朝西;男墓主身边陪葬的品种是石锛、石斧等,及代表权力地位的玉璧、玉琮、玉瑗、玉璜,女墓主身边则放着玉镯、陶纺轮。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张忠培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良渚时期,已经有了国家。当时的“良渚国”,有城墙、水利工程、农业区和贵族墓地等。那时候的文明或许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们甚至已经流水线生产陶器。“当时玉璧、玉琮等制作也有统一规范?!苯胖肥鞘状卧诔そ员狈⑾值拇笮土间疚幕勐洹?/p>
编辑:陈佳
关键词:长江以北首现 良渚文化聚落 或揭开古文明 消失之谜












“18至20世纪俄罗斯帝国珍品展”广州开展
大熊猫“彩陶”“湖春”启程赴印尼
2017年“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京举行
300幼儿同唱祖国生日歌
中国出版代表团亮相内罗毕国际书展
宁波梅山春晓大桥9月29日通车
2017英国工党年度大会闭幕
世界第二大钻石售出 3.5亿元成交价低于预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