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1930年北大挽留蔡元培始末:曾组建"挽蔡"工作组
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为1916年12月至1927年7月,任期近11年之久;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则为1929年9月至1930年12月,任期则只有1年多一点的时间。据考,蔡两次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曾有七次请辞之举,由于深受学生教员的爱戴,屡辞屡挽,曾发生过多次北大师生的公开请愿活动。
其中,1927年7月,张作霖进驻北京之后,曾取消北大称号,改称为京师大学校,蔡元培的校长名义才被取消。这是蔡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的终结;“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炸死之后,蔡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但这次蔡只是在“恢复北大”之际,做的“遥领”校长而已,实际参与校务管理的乃是代理校长陈大齐等。所谓“遥领”,即不参与北大具体管理工作,只是做“恢复北大”时期广大师生的“精神领袖”而已。“东北易帜”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已在名义上统一东北地区,北平的教育界也正在逐渐恢复重组,“恢复北大”工作也已渐入正轨。在这种情势下,蔡于1930年9月13日正式向教育部当局提出辞去北大校长一职。
蔡元培向当局提出辞职的消息传来,北大师生依然竭力挽留。虽然蔡在“遥领”北大期间,本人甚至都不在北平(居于上海),但北大师生依然将其视为“精神领袖”而爱戴有加;此刻,即使这样的“遥领”校长要辞职而去,他们仍是极不情愿的。为此,北大师生想尽一切办法“挽蔡”,甚至为之组建“挽蔡”工作组。其中,作为新文化运动健将之一的刘复(1891—1934,号半农),曾代表北大方面奔赴南京、上海两地,全力开展“挽蔡”工作。虽最终劳而无功,蔡仍坚辞而去,但这次“挽蔡”工作的一些细节,以及刘在“挽蔡”之后回到北大所做的公开报告,无疑仍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史料。
北京大学挽蔡问题,教授会方面,表示热烈之决心,该会南下挽蔡代表刘复,日前返平。昨日在纪念周时,报告接洽经过,学会会方面,亦积极作挽蔡运动。兹将刘复报告及学生会委员谈话,分志如左:
刘复报告
谓余南下挽蔡,晤蔡先生二次。初抵沪,即访蔡先生,声述来意,要求二点:(一)请蔡先生返校主持校政,(二)如不能返平,可否为名誉校长。蔡先生答云:表示个人愿努力继续为北大谋发展,但事实上甚感困难……余向蔡先生辞别后,即赴京,访教育部蒋部长(梦麟)声述来意后,蒋表示二点:(一)大学校长不得兼职,係立法院规定,(二)蔡先生尚未允返北大,最好征求蔡先生之同意……
——1930年11月18日,《世界日报》第六版“教育界”
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辞职时,是指定了北大校长人选的。他嘱托当时的代理校长陈大齐来做新一任的北大校长,刘信中提到的“百年”即是指陈大齐。陈大齐(1886—1983),字百年,浙江海盐人。他是中国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浙江高等学校校长,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代理校长。但陈大齐代理校长一职3个月后,并没有继任校长(也曾致电当局请辞);新一任北大校长正是刘复曾赴京拜谒的、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任期1930年12月—1945年10月)。
编辑:陈佳
关键词:1930年北大 挽留蔡元培始末 曾组建"挽蔡"工作组





世界第二大钻石售出 3.5亿元成交价低于预期
新疆巴里坤湖迎来迁徙候鸟
中秋将至 香港各式灯笼上市
“星空之境”原创天文主题展举办
浙江嘉兴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浓雾袭城
第二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日本出生的熊猫幼崽被命名为“香香”
中日联合举办中秋节活动促进旅游交流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