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北派折扇重现江湖:民国初达到顶峰 后几近灭绝
折扇制作在历史上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苏州、杭州、四川为代表,风格精雕细琢。北派则以京、津、晋等地为代表,风格大气疏朗。民国初年北派折扇的发展达到顶峰,南北两派分庭抗礼。新中国成立后,北派制扇逐步衰落几近灭绝。
北派制扇传人郑高
制扇的工具
郑高与书画名家李海峰合作的折扇
如今,久违的北派折扇重现江湖,令收藏家们大为惊喜。制作这些折扇用的是国内十分罕见的传统制扇工艺。这些折扇的制作者,正是北派制扇名家郑高先生。
郑高是北派制扇名家,北京折扇协会会长,他痴迷的是手工古法的制扇技艺,极其繁琐费时,深山寻到竹料,晾晒多年才能使用,30多道工序,不能有一丁点的偏差。这样的折扇,不仅仅包含着制作者的技艺,还有耐心与诚信,还有时光的沉淀。
1
制扇工坊用自行车棚改建
郑高在十里河开了一家扇庄,如果有客人问他“什么扇子玩着最棒?”他就会很兴奋,可以滔滔不绝给客人讲好些折扇的学问,为他推荐并不算昂贵的玉竹扇,告诉他黄色的竹扇经过把玩上浆,会变成润泽的枣红,令人爱不释手。
而如果有客人问他“买什么扇子升值最快?”即使挑选超过万元的湘妃竹扇,他也会心中不快,甚至直言相告:“扇子是用来扇风的,用来欣赏把玩的,不是用来升值的。”
在郑高看来,为了升值买折扇的人,完全不能领会扇文化的妙处,回家后肯定置于一隅,失去了赏玩的乐趣,也就失去了这把折扇被精心制作出来的意义。这样的客人,他宁可不做这个生意。
郑高是北派制扇名家,北京折扇协会会长。他是个好手艺人,但很明显,并不是个好生意人,只因为他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每一把折扇都太在意。
拜访郑高,我没有去他的扇庄,而是选择去他制作扇子的工坊,因为20多年来,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间小小的自行车棚改建的工坊里度过的。
藏青色的对襟棉袄,黑色的土布裤子和圆口布鞋,这是多年来郑高几乎不变的一身打扮,皆出自母亲一针一线。来自乡村的质朴的装扮,一双粗糙的大手,不善言辞,郑高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的人。
只靠一个电暖器取暖的工坊里寒气逼人,堆满了竹料,工作台上还有未完成的扇骨。郑高套上一件工作用的外套,上面满是尘土与竹屑,他随手拿起一把式样奇特的弯刀,娴熟地把一块竹料劈成薄薄的小片,做着做着竟入了神,一时忘了还有来访者。
“这是师父传给我的北派扇艺的独有的工具,因为有弧度,片竹子非常顺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应该有年头了?!摈詈诘牡侗撬暝碌暮奂?,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把握,而这刀下也不知曾经诞生过多少名扇。
20多年前遇到师父,北派扇艺传人洪钧陶,是郑高生命里的一段奇遇。而那时,曾在明清和民国时代兴盛的传统制扇技艺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
“折扇和其他文玩不同,历经时代变迁,从日常用品慢慢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内涵,最终成为文人雅士随身携带的钟爱之物。”折扇的制作工艺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派制扇以京、津、晋三地为代表,大气典雅;南派主要集中在苏州等地,精致隽秀。
可是,一场文化浩劫,却让折扇几乎绝迹?!吧鲜兰推甙耸甏?,连苏州的扇子厂都关了,工人改行,老师傅流落民间,北派扇艺更是销声匿迹,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幸好,我遇到了师父,把北派扇艺从此捡了回来?!?/p>
那是1985年,郑高把这一年称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编辑:陈佳
关键词:北派折扇 重现江湖 民国初达到顶峰 后几近灭绝








“18至20世纪俄罗斯帝国珍品展”广州开展
大熊猫“彩陶”“湖春”启程赴印尼
2017年“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京举行
300幼儿同唱祖国生日歌
中国出版代表团亮相内罗毕国际书展
宁波梅山春晓大桥9月29日通车
2017英国工党年度大会闭幕
世界第二大钻石售出 3.5亿元成交价低于预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