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高麟溢:米寿茶人爱茶心
第一次听别人提到高麟溢,记者便对这位老人家肃然起敬。2005年,上海吴觉农纪念馆筹备在即,不少茶人主动捐资捐物,远在北京的高老为了汇款,更是以古稀之龄在银行排了近两个小时的队……
2016年,茶学家、农业部原农业局副局长、中国茶叶学会原副理事长高麟溢进入米寿之年,88岁的他,依然怀揣一颗拳拳爱茶心,只要茶行业需要,他就会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高麟溢
一句开题话几番茶人情
“我这一生比较知足,国家对我的培养付出很多,但我对国家的贡献却很少?!辈煞靡潦?,高麟溢的一句话,瞬间打动了记者的心。
对于高老来说,对茶的感情仿佛是与生俱来。1928年,他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罗东乡木桥村的茶叶世家?!拔业囊职侄际遣枭?,爷爷更是被送外号‘十里香’?!备喵胍缧ψ潘担耙5缴虾?、天津、香港做生意,一次在轮船上泡茶,茶香四溢,引来船上诸多乘客围观、品茶。一款茶来自哪儿,是什么品种,他都能品出来?!倍δ咳镜?,高麟溢自小也爱喝茶,每次放假回家,常往茶山、茶厂里跑,边看边学,跟着采茶、加工茶,成了家里的小帮手。家乡出产的乌牛早茶的茶香,更是深深刻在他的生命中。
他清楚地记得,乌牛早茶特殊的采摘方式:这里没有“温柔”的采茶仙子,统统是“彪悍”的采茶汉子;这里没有化肥,都是用割掉的稻草做有机肥……
“按照当时传统的采摘方法,不是直接采摘叶子,而要将茶树枝干割断后带回去采,被称为‘台刈’。我们俗称‘三年两头刈’,隔一年割一次茶树,保证第二年茶树长得好。所以我们这里的女人们不用上山做农活,种茶、割茶树都是男人的事儿?!?/p>
高麟溢坦言,从大学开始,到走上工作岗位,乌牛早茶时刻牵绊着他的心,只要有研究方向或是发展心得,他都会倾囊相授。那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当年只走出两个大学生,其中一个就是高麟溢———家庭对教育的格外重视,促成他一举考上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也促成了他与茶一生的缘分。
“绿改红”浪潮的“实践课”
“绿改红”浪潮是新中国成立后茶产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笔,从大学到工作,一段时期内,高麟溢为此不断奔波。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抵消前苏联的部分借款,按照对方的要求,我们须向对方出口茶叶,主要是红茶。由此,我国茶叶生产开始大规?!谈暮臁!?951年3月份,浙江绍兴成为第一批绿茶改红茶示范区,正在复旦大学就学的高麟溢,不仅被派到绍兴学习,还到乡村推广技术和方法。23岁的他从绍兴出发,坐车、步行,一路翻山越岭,最后抵达嵊县(今浙江嵊州)的北山区。在那里,他组织培训班,建立初制所,传递烘焙、发酵的知识,为茶农带去直接的帮助。
到了华东农林部工作后,他又到皖北金寨县参与红茶改制工作。彼时经验日益丰富的他干得更加顺手和出众,不仅为当地筹建了红茶初制所,还借此制定采制操作规程传授技术。这位远道而来的年轻小伙子,得到了当地茶农的热烈欢迎。
当时,在红茶的发展领域,前苏联也派来专家多次来华指导、交流。高麟溢又赶上了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次是他参加中苏茶叶考察组,跟着考察了浙江、安徽、福建三省十多个县,参与收集、整理、编写考察资料和总结工作?;褂幸淮危桥阃轿磺八樟以诎不掌蠲挪璩е傅计蠲藕觳璩踔剖痉妒匝?。
提起当时前苏联专家掌握的先进技术,高麟溢依然记忆犹新,他们提出的“茶树条栽密植”、“定型修剪技术”等专业的茶叶术语,在6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可以毫不含糊地讲出来。后来,高麟溢参与编写了《苏联专家红茶试验示范小结》。正是这样的经历,加深了高麟溢对于茶叶机械化的关注,成为了日后在地方推动机械制茶理念的实践来源。
一本手册,一段历史
在采访中,高麟溢搬出了一摞厚厚的工作笔记。由于年代久远,本子多数都已泛黄,有的纸张甚至散了架,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地手写了大量的数字和文字:收了多少茶叶,价格多高多低,茶园的面积多少,产量多少……这哪里是工作册子啊,简直是珍贵的茶产业发展历史记录!
在老人家的心里,这些数字和文字也是历历在目,提到哪年茶业界发生了哪些大事,高麟溢如数家珍。
“我到农业部工作以后,一直就是和数字打交道。1957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494万亩,总产量是232.2万吨,这些都得益于1954年的一次重要会议。”高麟溢所指的那次会议,就是全国茶叶会议,那一次,恢复荒芜茶园被提上议程。
“这次会议是由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三部委联合召开的。我当时刚被调到国家农业部工作,就参与筹备和总结这次会议。”高麟溢说,会议上通过了“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恢复荒芜茶园,有计划地在山区丘陵开辟新茶园”的茶叶生产方针,这对当时的茶叶发展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整个国家的茶叶发展日益蒸蒸日上。
“还有个重要的口号是‘5万?!?。”高麟溢笑着说,那是1974年,我国确定了100个年产5万担茶叶基地县的规划工作。
在会上参与组织工作后,高麟溢马不停蹄地对浙江、安徽等产茶区进行考察和统计。在安徽休宁县,他有了惊喜的发现。
“我发现,休宁通过3年时间已经实现了5万担的目标,这在全国是多么成功的一个典型??!我立刻汇报给部委,他们非常重视,没过多久,就把全国年产5万担县经验交流会开在了那里?!闭钦庋牡湫褪髁ⅲ姆⒄构牧司⒍?。到了1976年,全国年产万担县已有117个,其中年产5万担的县由6个增至18个。
重品种,抓质量
1981年,高麟溢担任国家农业部经济作物局副局长、农业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主任,3年后,他又担任农业部农业局副局长。所有的这些职务,不仅不离茶,更让他能施展拳脚,多干实事。
对茶树品种资源的普查与保护,就是他干的一件大实事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高麟溢就敏锐地发现了茶树品种资源的宝贵之处。他不仅主持拟定了《全国茶树良种审定暂行办法》,而且布置各地进行茶树品种的全面普查,为中国茶树资源绘出了一张珍贵的历史“地图”。截至1984年,仅云南省就征集400多份材料,4000多份标本,300多个品种,发现178处野生茶树。
茶叶质量更是高麟溢关心的重中之重。1985年和1989年,他分别主持两次大型的名优茶评比,第一次评出全国名茶11个,第二次评出26个。“发展名优特茶,不仅促进当地打造地方品牌,同时,也能整体提升茶叶的质量水平。”高麟溢语重心长地说。
甘做茶行业的“螺丝钉”
1988年离休后的高麟溢,依然忙碌。他不仅筹建和主持了“茶人之家”,又联合老茶人,组建了“当代茶圣———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长。
只要身子骨硬朗,有茶乡需要评审、考察,他更是会满怀热情地前往。他实际参与了全国20多个县的“中国特产之乡”的实地考察和评审活动。将毕生所学交给当地的茶农,为茶叶发展出谋划策,依然是他步入老年后的一件乐事。
在本周刚刚组织的丙申读书茶会上,众多新老茶人在会上畅所欲言,讲生产提出口,88岁的高麟溢侧耳听、认真讲,更是整整坐了3个小时没有离席。在场的参会人员都为这种精神感动。
他说,愿做茶行业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他,他便全力以赴地进行实践和努力。
“我就是希望继续为普及茶叶知识,弘扬茶文化,推动茶叶经济和富裕茶农多作一点贡献。”高麟溢说。
老茶人名片
高麟溢,茶学家,农业部原农业局副局长、中国茶叶学会原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全国茶叶生产管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起,参与国家一系列茶叶生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重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对我国茶叶基地建设、良种推广、新产品开发等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高麟溢 茶 茶心 茶行业 茶园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