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乡村究竟在发生什么
中国的乡村要追上发达国家,至少还要50到100年。如此严峻的现实,以“孔雀女要不要嫁凤凰男”这样的议题呈现,证明它已经让包括城里青年在内的大多数人感到疼痛,确实到了必须痛下决心予以解决的时刻。
春节期间,热度仅次于春晚的,大约就是那个所谓“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的话题了。一则本来属于个人私域的小事,却因为准确戳中了城乡差距这个社会痛点,又借助微博、微信的发散传播,竟瞬间引爆网络。那几盆黑乎乎的土菜组成的乡村家宴,以一种格外具象的方式,把城乡之间的差距和鸿沟,呈现在公众面前。而在批评、吐槽,或同情、理解之余,也有更多的人纷纷晒出自己的回乡经历,让这个意外成为公共事件的议题,逐渐变得丰富和厚重起来。
其实,这个话题的引爆或许意外,但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却早已开始预热。春节之前,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的帖子,就已经在网上热传,并引发持续的议论,以往大多以诗意想象勾勒而成的“乡村图景”,在一个个具体情境下,显露出本来的严酷本相。
再往前一些,去年春节期间,一篇名为《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笔记:看沧海桑田,看人情冷暖》的网帖,就曾被高度关注。而那本兼具文学和学术色彩的《中国在梁庄》,更是早在2010年,就把乡村现状这个议题,摆到公众面前。
那么,乡村究竟在发生什么?那些可能一辈子都不曾踏足乡村,却不断发帖议论的85后、90后们,究竟在关注着什么?或者,透过电脑和手机屏幕,他们究竟能看到些什么?
对于一个关注新闻的人而言,透过既往媒体的转述,已经可以勾勒出当下“乡村图景”的大致轮廓。比如,随着青壮年的进城打工,“空心化”成为大多数乡村最醒目的外在图景,老人、妇女、儿童组成的残缺家庭,与同样残破的村舍一道,描画出乡村的残缺和破败。而在这外在的图景之下,则是传统乡村社会结构和伦理秩序的逐渐坍塌。老无所养、少无所教,很容易把人们的不满乃至愤怒,引向那些远赴城市寻求出路,却对上不尽孝道、对下未尽养育之责的青壮年们。但是,这些身兼子女和父母双重身份的打工者们,又何尝不是在城乡之间的奔波和挤压之中,尽着最大的努力艰难求生?
当然,这个被媒体资讯勾勒出的普遍图景,一定遮蔽了许多丰富的生活本相和不同地区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比如,如果那位上海姑娘去的不是江西而是江浙富裕地区的农村,看到的或许就不是破败的房舍,而是连片的带着同样尖顶的别墅式新居。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就是一个逐渐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向工业部门流动,是一个必然而自发的过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而必须检讨的是,当经济发展的进程自发地从乡村汲取着劳动力这个最宝贵的“血液”时,公共政策是否对这个自发进程给予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偿?抑或反而以政策这个有形之手,加速、加重了乡村的“失血”过程?比如,户籍制度阻碍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合家迁徙,却不得不把老人和孩子留在无人照料的乡村,成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抑或由于土地制度的限制,乡村土地的潜在价值无法变现,使得农民无法以土地收益作为第一笔资本,以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的真正转变,却不得不在荒芜的家园与不可企及的城市之间纠结彷徨。
??吹匠龉槔吹闹泄慰头⒊稣庋母锌嚎粗泄某鞘?,发达程度已经不输于世界任何一座城市,但中国的乡村要追上发达国家,至少还要50到100年。如此严峻的现实,以“孔雀女要不要嫁凤凰男”这样的议题呈现,证明它已经让包括城里青年在内的大多数人感到疼痛,确实到了必须痛下决心予以解决的时刻。(张天蔚)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农村问题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