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春节逼婚是在推销一种人生保险
春节假期,“逼婚”再次以高曝光率为自己正名:被逼婚,绝对有忝列时代病橱窗的资格。
在春节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逼婚现状调查报告”,称逾七成人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单身汪”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
年轻人到底是有多厌恶被逼婚?“被逼婚率”的数据一经传播,就被燎原般转载,却罕有质疑。虽然数据有待核实,但大家的“默认”,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逼婚在春节已经“病入膏肓”。
为什么逼婚话题会在春节爆发?因为很多农村的父母,很难理解进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规划,他们仍将婚姻视为资本的优化重组,子女的婚姻是子女未来的人生保障,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保障。他们活在贫瘠又紧张的资源环境里太久,这样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们,婚姻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次优化资源的机会。并且,家庭的共同体,远比个人要更能抵御未来风险。
因此,子女的婚事不再只是“满足心愿”那么简单,从意识深处来说,他们催促子女结婚,是在为子女和自己增加抵御人生风险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逼婚,是在推销一种名为婚姻的人生保险。
在我家乡,“不结婚的男人哪能存下钱”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观念,而这句话则有着明显的经济学意味。不难推测,逼婚还只是青年人要过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有房有车工作好”。
在很多父母眼里,逼婚是不可或缺的人生算盘,事关子女,更事关自己。如果再详细分析,这些父母的焦虑也并非毫无道理,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固定投资理财渠道匮乏,现行经济结构里的土地房产,都很难换来一个安享晚年。他们的养老只能寄托在子女身上,子女是否结婚、配偶经济能力如何,就成了他们人生规划里的头等大事。
因此,逼婚抱怨者多,但能跳出怪圈的年轻人少。毕竟,单身汉赤手空拳解决父母和自己的养老问题,在当下,仍然是精英的特权。
□胡涵(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春节逼婚 被逼婚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