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严控腊肉熏制 难免引发质疑
12月14日,记者从四川省达州市环保局获悉,本着既减轻空气污染,又满足百姓生活需要的原则,达州已在中心城区规划设置了4个腌腊制品熏制点。对于擅自在中心城区设置腌腊制品熏制点或进行熏制活动的,有关部门将依法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2月15日《华西都市报》)
年关将近,市民们又开始为准备年货忙碌,熏制腊肉是很多家庭的必备产品,严控腊肉熏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不必赘言。政府部门采取这样一种举措,势必要有充足的理由,并且进行充分的解释,最大限度地照顾民众的情感。但从目前看来,当地政府虽然抬出了治霾的旗号,却徒有严厉查处的恫吓,并没有拿出足够的数据和理由,很难真正取信于人。
首先,熏制腊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多大?在大气污染中占有多少比重?在这方面,我们看不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权威数据,倒是有民间组织为我们进行了测算。比如今年1月,重庆有环保志愿者曾连续3天走访了10多个腊肉熏制点,使用专业仪器检测PM2.5,结果显示,单个腊肉熏制点影响范围相当有限,基本上不超过50米。这不禁让我们对严控腊肉熏制治霾的效果心生疑窦。
其次,集中熏制的好处是什么?能降低多少污染?如果没有量化的指标和翔实的数据来说明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凭什么就脑袋一拍定下集中熏制的政策,又如何让民众打心眼里认同政府部门的安排呢?如果民众不理解、不配合,可想而知,政府在执法中也会大费周章,很难取得预期的治理效果。
最后,除了严控熏制腊肉,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治霾措施?众所周知,雾霾绝不仅仅是熏制腊肉引起的,还与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因素关系密切。那么,政府有没有采取办法提升对燃煤污染的治理力度?查处了多少违法排污的企业?对建筑工地的扬尘控制做得怎么样?这些成绩单如果不亮出来,民众心里难免感到不服,认为政府是专拣软柿子捏,而不敢攻坚碰硬。
我们不希望看到,居民熏制腊肉乃至家中炒菜等生活行为,总是被作为治霾的主要矛盾,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关注点。一方面,动辄把公权伸向私域,可能是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另一方面,仅流于表面的治理,会一再让城市错失雾霾治理的重要时机,最终导致积重难返。(段思平)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四川严控腊肉熏制 减轻空气污染 治霾措施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