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没有共识的和解只是“息事宁人”
“实名买的火车票丢了被要求全价补票”一事备受关注,浙江大学本科生陈绘衣将昆明铁路局诉至杭州铁路运输法院。27日,双方在法院调解下达成和解,昆明铁路局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基于个案考虑,向陈绘衣退还全价补票款。(11月29日山东商报)
个案已经达成和解,但结果却难言乐观。对于起诉的大学生来说,虽然讨回了所补的票价,但是公正似乎有些迟到,而且她付出了时间、精力等诸多成本,并且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赔偿。对于围观此事的公众来说,更是难免有所失落,因为他们期待的实名制车票真正实名化,真正惠及自身的愿望,似乎还没有达成共识——铁路部门是基于个案考虑才作出的和解。这就意味着,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要不要补票,是否能讨回票钱,是否一定要走司法的程序,还不得而知。这显然不是一个让人乐观的结果。
个案的和解不是没有意义,前提是,是否能够举一反三,是否能够以个案为契机,真正推进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如此,通过个案纠错和反思,共识就可以达成,就可以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这才是人们所期待的结果。如果,对于个案的处理只是基于个案,只是局限于对个案特殊性的关注,反而忽视了个案反映的普遍性问题,那么所谓的举一反三就不存在,所谓的下不为例就是一句空话。当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时,能得到如何解决,将完全取决于具体的部门和个体。那时,即便个案可以得到解决,也将走过一个重复的过程,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个体维护权益的成本和难度。
具体到大学生起诉铁路部门也是如此。虽然,人们迫切希望看到个案可以得到圆满解决,看到大学生的权益可以得到维护;但是,人们更加期待这个个案的处理可以成为一个范例,可以形成一个共识——在实名制实施后,在可以核实信息的基础上,就没有必要取票、补票了。这个共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这个共识,根本不算是一个过分的要求。很多地方,只需要刷身份证就可以乘坐高铁了;有身份证,有购票信息,怎么还不能证明已经购票,怎么还需要补票呢?这显然违背了常理,让人感觉被刁难。
当然,当事的乘务员可以解释:这是为了有人逃票。如果有人把所购买之票送人,而自己拿身份证上车,不就存在逃票行为了吗?话可以这么说,但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样的逃票,却是个问号。铁路部门统计过类似逃票现象吗?而且,没有车票跟逃票是两个概念,在发现没有车票后,乘务员为什么不查验乘客是否已经购票呢?这根本不难。很多高铁的乘务员都有手持的验证仪器,只要插入身份证,是否购票一目了然。即便,该乘务员手中没有仪器,身份证与手机短信还不足以证明乘客购票吗?遗憾的是,乘务员满脑子都是逃票的“有罪推定”。
退一步说,补票也就补了,自认倒霉便是。为何在可以核实信息时,又拒绝退费呢?新闻中,女大学生的遭遇是:到站后,她向昆明站工作人员、昆明铁路局反映,希望退回补票款,被告知“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规定,无法退款”。这显然是一种霸王条款——当乘客已经证明了身份之后,所补之票款当然应该在第一时间退回;怎么能以所谓的规定之名,要求乘客购买两次车票呢?如果女大学在到站后顺利地退回了钱,说不定就没有了状告铁路部门的举动。难道铁路部门不知道自己为何成为被告?
当女大学生将铁路部门告上法院时,人们期待的结果是,双方达成实名制丢票不用补票,或者补票后可以顺利退票的共识。如果这个共识达成,积聚的舆情就可以得到释放,女大学生起诉铁路部门的意义也将呈现;如果这个共识没有达成,女大学生的起诉就只是艰难地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而已,根本没有形成广泛的示范效应,更难以保证类似的情形可以得到妥善解决。此时,公众能有怎样的感受?恐怕只能是,所谓的和解其实是双方的“息事宁人”。(乾 羽)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实名制火车票 补票制度


白俄罗斯举行坦克双项赛 “钢铁巨兽”展示魅力
葡萄牙森林火灾持续蔓延 700多名消防员参与扑救
多彩纸鸢飞草原
韩国新外长康京和正式就职
白俄罗斯民俗节上的火把表演
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启用
中国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在新西兰举行开放日
“我给父亲画个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