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发现宁德——中国扶贫的闽东样本
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小康
宁德扶贫仍存在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部分困难群体难以“齐步走”等问题,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精准扶贫,攻坚克难
未通公路时的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旧景(图上左 资料图片)、现在的下党乡,修竹溪畔的水泥路已经通车(图下左)、溪水潺潺,民居整洁清爽的下党乡(图上右和图下右)(拼版图片 9 月10 日摄)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亢项开来郭圻
行百里者半九十。宁德30年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脱贫工作远未大功告成。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仍存在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部分困难群体难以“齐步走”等问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闽东畲族群众同步实现小康,宁德扶贫工作正进入新的攻坚阶段。
整村推进瞄准“痛点”
刚刚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又一次就扶贫工作做出重大部署: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面对“十三五”扶贫攻坚“决胜战”的到来,近年来宁德扶贫思路适时调整,从几家几户到突出整村推进?!耙话锶辍钡恼逋平铰匀ツ杲氲谒穆郑?3个市级重点村,由厅级领导与市直单位挂钩,下派干部担任第一支书,每村拨给20万元专项资金。帮扶部门负责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谋划发展路子,筹集发展资金,并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通过整村推进,2004年至今已有1200多个建制村脱贫,占到全部建制村总数一半。
但在整村推进成效明显的同时,一些困难群体成为全面脱贫的“硬骨头”?!恫t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宁德各县走村入户了解到,几乎村村都有病灾户,因病致贫成了基层干部最为忧心的“痛点”。
“现在山上有茶有竹都能卖钱,只要有劳动能力过日子不成问题,最怕的是生大病,一病就返贫了?!本畔纱宕逯槔吨齑崭嫠呒钦?,村里因病致贫的有十户左右。
蕉城区去年因病返贫人数达1100多人,占贫困总人数的7%。霞浦县下浒镇章家洞村27户贫困户,就有20户属因病致贫。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村患重症村民也有好几个,村民钟雪珍前年不幸患癌,手术费用花了10多万,劳动能力大受影响。
按福建省要求,纳入建档的贫困户每年按20%比例脱困,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有干部表示,这些建档的贫困户多是家庭生产经营能力薄弱的“锅底人群”,“完成这20%难度已经不小,如果再把病灾户纳入,则是难上加难?!?/p>
除了病灾户,还有一些夹心层和边缘群体同样值得关注。像在县域,部分城镇人口无田无地,打工为生,其增收难度不比农民小。
瞄准重点人群,推进精准脱贫,福建省及早进行谋划。福建省正抓紧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明确针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支持政策延续到2020年。精准聚焦全省70多万扶贫对象、23个重点县和2200多个贫困村,突出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务见实效。
宁德市则把扶贫规划与产业发展、城镇化、生态建设等规划紧密联系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14.5万(省定贫困线)扶贫对象、6个重点县和450个贫困村,计划2018年完成国定贫困线下人口脱贫任务,2020年,完成省定贫困线下人口脱贫任务。宁德市市长隋军介绍,此次扶贫攻坚尤其强调精准帮扶到户到人,要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多策并举,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农民增收潜力待挖
“前些年商贩抢着收,一斤茶青上百元都卖过。今年高档茶收购价大幅下滑,低档茶只能挣点工钱?!碧寡蟠宕逦嶂魅魏砍彼怠?/p>
茶叶是闽东农业的第一支柱,全市种植面积超过130万亩,山区几乎无乡不茶。茶农茶企普遍反映,曾经“热得发烫”的茶叶经济正逐步降温,一是高档礼品茶消费热不再,二是各地竞相发展茶叶,市场竞争加剧。
不仅茶叶,水果、蔬菜、海产等特色农副产品都遇到同样问题。福安市葡萄种植面积超5万亩,产量7万余吨。今年高海拔乡镇按有机模式种植的晚熟优质品种,仍能卖到7元/斤的好价钱,但更多的却是10元3斤的“大路货”。霞浦县东山村去年紫菜行情很好,今年面积一下子扩大了1/3,供需矛盾凸显。在屏南县岭下乡,去年受北方越夏蔬菜南运冲击,部分高山蔬菜种植户甚至亏本。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对未来农业增收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能掉以轻心。宁德市农业局局长阮永光说,现在真是“滚石爬坡,越进越难”,特色农产品的增收潜力如何挖掘,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在哪,需要不断谋划摸索。
30年持续攻坚,大部分困难群众成功脱贫,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小富即安、求稳怕变思想。胡晨潮牵头成立的茶叶合作社,下面有几十户茶农。他告诉记者,多年都按老套路,早早将茶叶包给经销商?!耙蚕氤⑹孕侣纷樱兆幽芄筒淮砹?,亏了怎么办?”
寿宁县天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张恒茂说,山区农民比较保守,只有等你做成了才敢跟进,可晩一步市场又变了。而对于土地流转等新事物,不少农民也都谨慎以对,大学生回乡创业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土地流转。
传统种养业增收效应放缓的同时,乡村旅游开始在闽东兴起,观光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开发等农旅结合的新业态发展迅速,有望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少:
——投入大,见效慢。坦洋村村口建起了气派的牌坊,规划了“一园两区”,目前已投入了700多万资金。福安廉村,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生态文化村等多个国字号招牌,投入已有1000多万。这些地方目前仍是大投入少产出。宁德近年虽有显著发展,但仍处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起步阶段,财力有限家底薄,遭遇“成长烦恼”:在发展上是以见效快、拉动强的工业为重点,还是以投入周期长的旅游业为支柱,选择颇为困难。
——规划水平一般,建设管理待加强。霞浦县的滩涂摄影基地和蕉城区霍童古镇,都有上佳的自然禀赋,但开发水平一般,接待能力有限。走在乡间,垃圾堆路、废物焚烧现象也不少见。记者乘船出海看捕捞,每网拉上来都有垃圾,有渔民随手又把垃圾扔到海里。
——缺乏整体营销意识,新技术手段运用不够。宁德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除了自然风光,还有红色旅游和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但目前知名度没打开,乡村旅游星星点点,无法连片成线。专家建议,整合闽东旅游资源,做好线路设计,把宁德建成长三角、珠三角的休闲游目的地;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低成本推广运营。
畲族小康不能掉队
如期脱贫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作为全国畲族人口最为集中地区,30年来宁德畲族群众脱贫有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历史等原因,相比之下仍有不小差距。
目前宁德共有畲族人口19万左右,地处偏远的畲族村庄还有300个左右,占到了全市2成以上。畲族乡村大多财力薄弱,多靠上级“输血”,难以形成扶贫合力。尤其是缺乏经济能人带动,畲族群众闯市场能力相对不足。
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村主任钟林荣说,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妇女,种些茶叶、花生,日子也能过下去,但没有大的发展;尤其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一定程度靠天吃饭。不少畲族干部表示,畲族群众虽有发展意愿,但面临“缺方向、缺门路、缺资金、缺技术”等多重障碍。
相对于经济上的暂时落后,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流失更令人担忧。近年宁德连续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畲族群众还在传统节日举办歌会等活动,有的畲族乡村还办起了民族文化传习所。虽然抢救、传承畲族文化的行动相继开展,但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民族文化传承整体并不乐观。
记者走访畲乡村寨发现,部分村寨中,畲族文化只是“印在墙上、陈在柜中”,生产生活中应用在减少。尤其随着畲族群众大量下山进城,孩子集中到中心校就读,使用畲语掌握畲族习俗的越来越少。
宁德当地干部认为,要发掘利用好畲族文化资源,打造畲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金饭碗”。蓝朱凑说,畲族的美食、歌舞表演都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但难在如何设计如何营销。钟林荣说,畲族服装做工讲究十分漂亮,但现在全村就剩一个老人会做了。正在金涵畲族乡驻村蹲点的福州大学干部孙正伟认为,闽东畲族要围绕民族文化这个“金招牌”,?;ず屠孟嘟岷?,发展旅游和文创业。
“全面深化精准扶贫,不是选做题,而是必答题,抓好落实就尤为重要。”今年9月份,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来到福鼎市赤溪村,与畲族群众等交流,他要求宁德,一定要把扶贫对象搞精准,把致贫原因搞精准,把扶贫措施搞精准,确保畲族群众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任务。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宁德吹响新一轮扶贫攻坚号角:到2020年确保全市农村贫困群众实现全部稳定脱贫;确保全市450个贫困建制村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宁德踏上彻底消除贫困的新征程。
编辑:曾珂
关键词:发现宁德 中国扶贫的闽东样本 宁德扶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