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发现宁德——中国扶贫的闽东样本
巨变因何而来
锲而不舍的毅力、因地制宜的谋划、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引领宁德实现巨变的推动力量
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海上养殖区(7 月9 日摄)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亢 项开来 郭圻
山高路远海深阔,九山半水半分田,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30年前,宁德9个县有6个属国定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超过77万。
沧海桑田鉴往知来,是什么力量引领宁德巨变?是宁德历任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执着;是广大干群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是闽东人民涓滴成流、八方聚力的恒心。
扶贫重扶志弱鸟须先飞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作主旨演讲时说。
1988年7月,刚就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就用1个月的时间奔赴闽东9县调研,把扶贫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明确提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
“婆媳共穿一条裤子,家中连个完整的碗都没有,吃的都是地瓜杂粮?!?984年,亲眼目睹赤溪村畲族村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深为震撼的福鼎县委报道组长王绍据,慨然投书媒体呼吁关注贫困问题。宁德的扶贫攻坚由此翻开新篇章。
当地干部翻山越岭挑来了杉木苗,送来了种兔,可山地太薄树难成材,茅草太硬扎烂了兔子嘴巴。历经10年“输血”式扶贫,赤溪村民仍在贫困边缘徘徊。
政府补助,干部捐款,村民砍竹伐木投工投劳,在山下主村所在地再建家园。1995年5月,下山溪自然村22户畲族村民成为全省第一批整村搬迁的农户。此后,赤溪12个自然村350多户畲族群众陆续搬到山下。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100余元,增加到去年的1.16万元。
赤溪的变化是宁德脱贫的缩影。时任宁德地区专员陈增光表示,当时地委班子深刻认识到,改变闽东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艰辛于他人数倍的努力,是做不成事业的”。
时至今日,“滴水穿石”摆脱贫困的生动故事仍在闽东大地流传。在溪邳村的展览室,连家船民海上讨生活的旧景让人动容:“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毕宕逦嶂魅谓砣?,20多年来,省市县乡的领导始终记挂我们,年年帮扶,送鱼苗、送技术、帮资金,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
作为闽东扶贫的一项创举,宁德市从上世纪90年代率先开始实施造福工程异地搬迁。截至去年,累计完成搬迁33万人,力争到2020年前完成剩下的1160个边远偏僻自然村7万余人整体搬迁。
“我们牢记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30年来,宁德的班子换了几茬,但“拔穷根”的意识始终未淡,“滴水穿石”的韧劲未变,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山海大合唱做足农文章
闽东脱贫主抓什么?增收路径如何抉择?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对此审慎思考,周密谋划。立足闽东资源实际,靠山还得吃山,靠?;沟贸院?。
闽东海产丰富,大黄鱼、海带、紫菜等水产量居全国前列,多年来海产养殖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滚滚财源。上世纪90年代末,霞浦县东山偏远自然村茅草房里的农户,陆续搬迁到海边主村,开始靠海为生。目前全村240户人家,85户经营2000多亩滩涂养殖,年产值一亿多元。村委会主任陈李寿说,“去年行情最好,刚出水的紫菜一斤就卖5到8元,一亩滩涂产出五六万元?!?/p>
山上同样都是宝。在宁德,有几大特色农渔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首先是茶。全市茶园100多万亩,红、绿、白各种茶类兼有,茶园面积全国名列前茅。近年来涌现出“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等一批全国知名茶叶品牌。其次是食用菌,以古田县为中心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去年鲜品达到50多万吨,产值达40多亿元。
2008年以来,宁德市农民收入增幅都排在全省前列,得益于地方政府长期重农兴农。去年,宁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亿元,增幅位居福建省第一,茶叶、水产品、食用菌三大主导农业累计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1.3%。至今,宁德第一产业比重在全省仍相对较高,但对农民增收拉动明显。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近年农渔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对农民脱贫致富贡献很大。别人认为弱势的农业,却是闽东的一大优势?!肮ネ哑兜靡嬗谧ズ门┮?,今后实现全面小康仍离不开农业,尤其要发展现代农业?!蹦率信┮稻志殖と钣拦馑怠?/p>
2012年,宁德将小城镇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千亩设施农业、山地综合开发、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五项工作整合起来,五位一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市共有1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和234个现代山地农业开发示范点,专业合作社5000家,占全省的1/5。
从贫困到小康,闽东的跨越得益于其发展方略的一贯坚守。20多年前,宁德地委提出闽东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其后,几任班子都在求解如何正确处理六个关系: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生产力区域布局中的山区与沿海的关系、改革与扶贫的关系、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夯实基础,聚集资源,坚持统筹协调处理好这六个关系,宁德这只“弱鸟”的羽翼逐渐丰满。采访中,宁德市市长隋军告诉记者,宁德始终把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统筹安排,合理谋划。
强堡垒引领聚八方力量
9月7日晚上,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在闽浙边界的福鼎市竹洋村,与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开座谈会,一起商讨“农村发展靠什么?农民增收靠什么?”廖小军告诉记者,现在农村新房、新路梦想都已实现,最头疼的是如何吸引“新人”。
在宁德市,每月都有个“无会周”,期间市、县领导必须驻村3昼夜,与农民一起走山头、下田头、拿锄头,同吃同住同劳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宁德已坚持20多年。
20多年前,宁德决策者在谋划扶贫工作时,就明确提出:“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就是农村党组织。我们的农村党组织能否发挥这样的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事业凝聚力的强弱”。
“农村脱贫重在基层组织建设,选好班子选好带头人,上级扶贫政策才能落地生效?!蹦率形橹坎砍ち治姆妓担ü刹肯屡?、部门挂钩,让人才、资源沉到基层,由此培育农村发展牵引力。
多年来,宁德市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选准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仅在去年,宁德就完成了对49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一些基层组织“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心干事、无章理事”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截至目前,宁德市先后分四批共选派1975名党员干部到扶贫开发重点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这些干部共筹集帮扶资金8.6亿元,实施农村经济发展项目1520个。市领导负责挂钩市级扶贫重点乡镇和民族乡,市直单位干部则包户帮扶贫困户。今年,宁德市直147个单位1430名正科级以上干部,对口帮扶1987户贫困户。
事在人为,当前农村新一轮发展需要更多“新人”、“能人”领跑。宁德鼓励乡土人才扎根家乡,发挥所长,带动乡亲脱贫奔小康。蕉城区际头村支书兰高全,长期在外销售茶叶,在镇党委动员下回到村里。他带领群众发展高优茶园1200多亩,并兴办茶叶加工厂,去年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目前,全市已有上千在外有经商经验和经济实力的能人返乡创业。
在宁德,大学生回乡创业正在形成热潮。组织部给回乡大学生建档立卡,发给自主创业证书;每个大学生有两年锻炼时间,政府给予生活补贴。赤溪村建立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园,设立5个大学生创业点,第一个返乡大学生杜赢创办村里首家茶叶加工厂,就地收购村里的茶叶,去年创收40多万元。目前,全市回乡创业毕业生增至1300余人,创业项目上千个,带动就业人数超万人。
编辑:曾珂
关键词:发现宁德 中国扶贫的闽东样本 宁德扶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