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看病为啥去海外
傲慢与冷漠,成为公立医院的一大“特色”。不少患者宁愿远渡重洋去“花钱买服务”,也不愿在中国的医院里“花钱看脸色”
如今,中国人不仅漂洋过海去日本买马桶盖,而且不远万里去美国享受高端医疗服务,引得海外医院纷纷来中国开拓市场。
中国人到美国看病,且不说旅途劳顿,光是医疗费就比国内贵得多。这笔钱花得究竟值不值?有人认为不值得。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疑难重症多,医生练手的机会也多,临床经验比较丰富。尤其是在一些高难度手术上,中国医生的水平甚至超过美国医生。所以,舍近求远去美国看病,纯属“烧钱”。
应该承认,中国医生的整体素质并不低。但是,现代医学的核心是团队协作。目前,中国医生更喜欢“单刀赴会”,而忽视了科室之间的协同作战。其实,“一把刀”固然重要,但其作用只体现在手术环节。如果术前和术后成为“短板”,必然影响整体疗效。而美国既重视单个医生的技能,更重视团队协作。因此,在整个医疗“机器”中,每一个“零件”都在围绕病人高效运转。其结果是,同样的手术,美国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中国,病人术后康复也较快,这是中美医疗的最大差距。
除了技术方面,中美医疗的差距还体现在服务上。在中国医院看病,很多人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即便是三甲医院的特需服务,体验感也不好,病人普遍缺乏尊严。有一位中国直肠癌患者,去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手术期间,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候。从手术开始到结束,每完成一个环节,医生都会出来给家属交代,并解释其理由。术后,病人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时,口干舌燥,护士竟然把一小块冰放进病人嘴里,让他慢慢含化。这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美国医院的服务水准。而在中国,患者抱怨最多的就是非医疗环节。由于服务跟不上,即便手术做得很成功,患者的心情也不舒畅。
有人说,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差,主要是因为收费太低?;旖菥频甑那?,怎么可能享受五星级宾馆的服务?的确,美国的医疗收费远远超过中国,服务质量也相应较高。但医疗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收费低并不应成为服务差的理由。事实上,中国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收费并不低,但服务依然跟不上,病人花了钱还受气。虽然中美都提倡“以病人为中心”,但美国医院落实到了行动上,而中国医院却停留在口头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公立医院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意识,不太在乎患者的体验感。很多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无论服务好坏,病人都如过江之鲫。医院即便不改善服务,也能活得很滋润。因此,傲慢与冷漠,成为公立医院的一大“特色”。这也难怪很多人宁愿远渡重洋去“花钱买服务”,也不愿在中国的医院里“花钱看脸色”。
那么,如何才能把病人留在国内呢?出路就是深化医改、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让基本医疗与高端医疗比翼齐飞。公立医院重点?;?,民营医院重点做高端。目前,公立医院垄断了最优质的人才资源,医生无法自由流动。民营医院虽有豪华的装修、顶尖的设备,就是吸引不来好医生。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医生自由执业,给民营医院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医疗行业的良性竞争。当国内有了“货真价实”的高端医疗时,“出国看病热”必然降温。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海外医院 海外看病 医疗水平 中美医疗 医疗服务


浙江千岛湖再现“巨网捕鱼” 万鱼起跃
金砖国家媒体首次举办联合摄影展
500千伏川渝输电大通道全线贯通
伊朗发生两起枪击案致1死10伤
德乌帕当选尼泊尔新总理
古巴纪念华人抵古170周年
巴黎举办无人机节
与你在一起:德地标建筑投映上英国国旗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