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我国博物馆事业进步显著,但观展体验不佳让观众吐槽不已
博物馆策展 如何从闹心变贴心
眼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进补”,流连于博物馆、美术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发选择。虽然我国博物馆事业进步显著,已能基本满足观众需求,但说起参观体验,恐怕不少人有话要说:展陈方式较陈旧、参观路线不合理、讲解文字欠生动……策展水平不高,引来诸多吐槽。
正是细节上的差距,造成了我国博物馆与世界一流博物馆之间的差距。我国博物馆事业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体贴更人性化的文化服务,如何从“温饱”升级到“小康”,让观众从闹心变开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期,记者探访了国内外一些著名博物馆,从策展与教育两个维度,探索升级的路径。
——编 者
策展不够专业,重数量轻质量,细节处理不当,让展览效果打了折扣
上周末一早,来自河北的小赵走进国家博物馆。“精品很多,但如果藏品的展示方式再生动、多样一些,我们对文物的了解会更透彻。”小赵是一个博物馆迷,几乎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但展陈方式过于随意等问题令他很困扰,“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一件文物加一块牌子,上面只写了名字和出土时间地点。信息太少,很难唤起观众对历史的想象,更别提感染力了。”
在国博的“中国明清家具珍品”展厅里,一位外国老太太在黑漆描金龙纹方角柜前驻足良久,“总体很好,不过有些展品离我较远,很难看清楚,像我这样的老人,就比较辛苦。”
而在网上,展示不到位、路线不合理、没有休息区等,成为观众挑刺的重灾区:“看一次展览走了不少重复的路”;“在一些主打古代藏品的博物馆,标牌上都是生僻字”;“展柜玻璃反光,晃眼睛,文物上人影重重”。
相较于观众感性的抱怨,专家们的思考显得理性。
在国博副馆长陈履生看来,目前,中国很多博物馆讲究数量缺少质量,策展还比较简单,缺少专业考量和知识含量的诉求。
“国内有的博物馆在一些基本陈列中,过分强调设计感和高科技手段,不规则装饰和灯光多。”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有过一些不好的体验:有些博物馆在馆内摆放许多数字屏,非常杂乱,反而干扰和影响了观展体验,“高科技应该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应过度使用。”一位不愿具名的策展人也认为,“细节上处理不当很容易让展览效果打折扣,但一些博物馆不把这些当回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卢浮宫是上博副馆长陈克伦心中的世界一流:布展不紧不松,展馆氛围很好。卢浮宫的藏品浩如烟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进行高质量的游览?卢浮宫为游客设计了40余种主题的参观线路,其中既有了解卢浮宫作为昔日王宫的历史路线,也有浓缩馆藏精华的杰作欣赏路线,还有专题浏览路线。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博物馆发展太快,不太注重研究;展览做得很肤浅,给观众带来的体验也很肤浅。”
正如一位观众在河南一家博物馆的留言簿上所写:“免费看展览,开心;参观体验差,闹心!从闹心到开心的距离,便是一般博物馆到一流博物馆的努力空间。”
美国的博物馆有专职策展人,他们既是本领域的专家,又善于利用视听手段,提升展览的感染力
国外著名博物馆在策展上有哪些经验?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是纽约的文化磁场,每年吸引600余万名游客。马克斯韦尔·K·赫恩是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这位地道的美国人还有个中文名——何慕文。他介绍,美国的博物馆有专职策展人,他们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很注重展示手段的丰富和专业。已在大都会博物馆工作44载的何慕文就是策展人出身,研究中国艺术近30年。在他看来,策展人的能力体现在既能搜罗藏品信息,又能利用这些信息讲述主题,他们在布展前期研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超乎想象。
谈到策展过程,何慕文说,策展人首先要提交一份报告。比如,文物从哪来?大型展览从外馆借文物通常需要一年左右,因此办展耗时长,一般要准备5年。办展可以由本馆出钱,也可以找基金会资助,如果花费过高,可能会被要求减少租借文物数量。
“策展是考验人文素养的设计。”何慕文介绍,在大都会博物馆,接下来的具体布展由博物馆设计部门与策展人协作。设计部门做出平面图,标出每件展品的位置,包括展品是否需要玻璃罩、展览空间如何布局等,再交由策展人定夺。3位灯光师也要与策展人商量亮度、灯光效果等细节。“文物应该被尊敬。我们布展的宗旨,是让观众与展品相遇时,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
何慕文认为,优秀的策展人会调动声、光、电等手段,强化对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的冲击力。比如大都会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展览“中国:镜花水月”,便将高级时装与中国传统艺术及电影对照展陈,尤其是虚实交错的灯光打法,营造瑰丽、神秘的异国情调。
在有“美国人童年天堂”之称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孩子们可以触摸与真物相同大小的动物标本;站在月球秤、火星秤、木星秤上,测量自己在各星球上的重量;躺在地上,仰望天顶等比例的蓝鲸标本等。这些体验毫无疑问增加了博物馆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的是策展人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
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发展,调整展览的语言、手段,学会给观众讲故事
提升策展水准,国内博物馆一直在努力探索,比如故宫会在观众排队的地方放置触摸屏,国博使用二维码导览等。
不过,不少国内博物馆并没有专门的策展部门,“基本上都是团队合作的形式,比如内容策划、形式设计等都是分开的,但会一起参加布展。”陈克伦说,“过去做的比较多的是专题式展览,现在以文化主题展为主,想要将精品展的概念引申出去,就需要更广博的知识。”
“客观来看,目前国内博物馆的策展能力受到研究能力、服务能力、馆舍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上博想要开展体验式、互动式展览方式,首先就受到场地的限制。”总面积3.9万平方米的上博位于市中心,地方小、展品多,人流压力大。即便节假日每日限流8000人次,去年观众还是超过了200万人。而国博新馆建成后每年接待观众大约700万人次,比旧馆时翻了近3倍。
在国内博物馆的展览中,中国书画展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但观众却经常抱怨展柜灯光昏暗,看不清展品。陈履生对此解释:“这与中国书画自身的特质有关。”中国书画使用纸质材料,不能接受太强光线的照射,展柜又有深度,这就增加了观众的观展负担。“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方式提升观众体验,比如,同时设置常态性展览陈列可打强光的复制品,采取局部放大等手段。”
“国内博物馆要升级,首先要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其次要知道怎么讲故事,用故事来吸引人。”杨志刚说,“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发展,和观众互动非常重要。要根据观众的意见来调整展览的语言、手段、包括空间营造。”
陈克伦介绍,上博会随机进行观众调查,把展品介绍改得更详细,就是调查后改进的结果,“我们以后打算把观众调查的工作交给第三方机构来做,这样结果更公允。”
(综合本报记者李晓宏、曹玲娟、王远、陈星星、康岩、管璇悦报道,实习生杨曦参与采访)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0日 12 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博物馆 策展 博物馆事业 观展体验 吐槽


韩国空军特技飞行队表演 “黑鹰”划过双子塔
英常驻联合国代表:英不会因“脱欧”离开世界舞台
故宫新增5万多件“有户口”藏品
巴黎地下墓穴白骨累累“尸满为患”
第28届阿盟首脑会议在约旦举行
沙特举行年度骆驼节 将选出最美“骆驼小姐”
世界唯一活体棕色大熊猫七仔惬意享受春光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太空行走 持续6小时34分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