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开创合作共赢的“黄金时代”
写在习近平主席启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10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国纪平文章:开创合作共赢的“黄金时代”——写在习近平主席启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2015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中国面向欧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驶入发展快车道的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将书写怎样的双边关系新篇章?
中欧建交40周年,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踏上新征程,将为国际新格局注入怎样的新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满载“十二五”累累硕果的中国列车,正在奔向令人憧憬的“十三五”新阶段,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新变化?
聚焦习近平主席的金秋5日英伦之行,人们将看到一系列情景生动、内容深刻的答案。
?。ㄒ唬?/p>
不寻常的“信使”来访,拉开2015年中英关系盛事的序幕。3月2日,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邀请函送到北京,郑重表示女王邀请并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访英。
这一天,习近平主席深刻论述了中英两国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意义——“中英两国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责任”,“今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中英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两国加强交流合作必将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刚刚过去的10年,中英关系历程呈现了大量令人鼓舞的收获,预示着更多值得期待的进展。
英国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对华合作的“西方首次”,中英关系的密切性、全球性和示范性一步又一步彰显。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表态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成立中国在亚洲地区以外的首个人民币清算中心,支持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英双边贸易额早已从2005年的不足400亿美元跃升至2014年的808.7亿美元,双边人员往来2014年突破110万。
英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发展是英国的机遇而非挑战。曾许诺“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持者”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不久前再次表示,英国坚定致力于发展对华关系,愿成为中方最开放的合作伙伴。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英国应该是“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英中两国合作进入“黄金十年”。
正如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所言,“开创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非朝夕之功,而是‘水到渠成’”。当前中英友好合作奔涌向前的潮流,正是点点滴滴的行动不断汇聚起来的。
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双方建立了总理年度会晤、战略对话、经济财金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等几十个对话机制,在贸易、投资、金融、文化、人员往来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英国《经济学家》写道,从英国首都伦敦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打车到英格兰银行的所在地,你会觉得好像是在中国。中国的银行与企业在这里随处可见,正是中英经贸关系最突出的体现。
爱丁堡的动物园里,来自中国的大熊猫“甜甜”和“阳光”永远是最耀眼的明星。“甜甜”不仅被誉为全球“最受欢迎海外大熊猫”,还一度被列入英国广播公司的“年度女性榜”。
文艺舞台上更是异彩纷呈:被誉为英国国宝级舞台剧《战马》的中文版成功完成在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亚洲首演;中国爱乐乐团登陆伦敦逍遥音乐节,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奏改编自昆曲的小号协奏曲《万年欢》……
人们正在热切期待中英关系树起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白金汉宫最高礼遇,金融城铺上红地毯,契克斯庄园敞开大门。“我们非常期待中国国家主席的国事访问。英国政府正在为习近平主席的来访精心准备。”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之言热情洋溢。
?。ǘ?/p>
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说,英国希望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好的朋友,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不仅会促进中英关系,而且会带动中欧关系向前发展。
中欧关系正进入承前启后、成熟稳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14年习近平主席的暖春欧洲之行,访问了德国、法国等欧陆国家,深刻系统阐释了中国对欧外交的立场和主张,指明了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战略方向,增进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拉近了欧洲国家同中国的心理距离。中国气质深深感染了欧洲民众,当地媒体发出“北京很远,但又如此之近”的赞叹。
今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欧洲客人时多次指出,中欧要继续推进中欧四大伙伴关系落地生根。如今访问英国,又一个欧洲大国,又一片合作热土,更让人们感叹中欧正身处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毫无疑问是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中欧战略对接稳步推进。今年9月,在第五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中欧双方签署《关于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的谅解备忘录》,促进中国的“一带一路”与欧盟的“泛欧交通运输网”等互联互通倡议间协作。在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看来,“欧洲在‘一带一路’上发挥关键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当今大多数的国际政策是面向世界的,试图解决问题、应对?;?lsquo;一带一路’则是高瞻远瞩的,寻求以积极的姿态转变现有世界格局”。
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发表的文章写道:“ 2015年,荷兰鹿特丹港迎来了第一批经由铁路运抵的中国集装箱。这一陆上路线开通后,海路大约60天的货运时间被缩短至约14天……惠普等公司已经利用新路线从中国工厂向欧洲客户发货……现代版的‘大篷车’已行驶起来。”
中欧经贸合作不断提升。不久前,中国电商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将在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开设“大使馆”,希望将自己定位为欧洲商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户”。这一决策是在中欧经贸合作不断突破的背景下作出的。2014年中欧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比40年前增长了250多倍。欧盟连续11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距离《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承诺的“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目标越来越近。
中英经贸合作在中欧经贸合作的大盘子里,正日益成为一个亮点。曾经,中国驻英大使非常坦率地向英方提出,在开展对华合作方面,英国已经落在一些欧洲国家后面。时至今日,“落后”的局面已经开始改变。今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宣布,过去5年中,中国对英投资以年均85%的速度增长。英国现已成为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几乎占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总额的30%。仅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就在英国启动了112个项目,创造了近6000个新的稳定就业岗位。英国前外交官布朗甚至套用中国理论点评当前中英经贸合作:“不管白猫黑猫,能创造就业就是好猫。”
中欧人文交流不断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媒体、青年和妇女领域,正在成为中欧交流合作的新亮点。2014年,中欧人员往来接近600万人次,首次超过中美人员往来规模,平均每天约有1.6万人、70多个航班穿梭于中欧两地之间。截至2014年底,欧盟28个成员国建有122所孔子学院和203个孔子课堂,中国高校已开设欧盟全部24种官方语言课程。中欧青年交流活动成为双方建交以来最大规模的人文交流活动。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在布鲁塞尔剧院、在马德里街头,春节庆典让“中国年”成为中欧共同的节日;在欧洲许多高校,对中国的研究和汉语的学习成为炙手可热的课程;从凝结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到展现中国风韵的歌剧《图兰朵》,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让欧洲民众沉醉。
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欧洲也在实施结构性改革。双方改革进程之中蕴藏着丰富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传统领域合作,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农业食品、卫生医药、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等新兴领域合作,正同时传递出中欧经贸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勃勃生机。顺着“一带一路”、亚投行的愿景望去,能够看到整个欧亚大陆携手发展、共创繁荣的兴旺景象。
编辑:曾珂
关键词:习近平主席访英 开创合作共赢的“黄金时代”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