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师生关系:困境?出路?
最近几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教授要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现象反映了什么更富全局意义的真实?
今天的校园中,师生关系是怎样一种境况?又应该如何面对?
□背景
9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在朋友圈发出公开信,称学生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学界前辈无端嘲讽,有鉴于此,他宣布与郝断绝师生关系,并已将决定告知本人。
据了解,该生曾称学界前辈为“垃圾”,并写道“这种人,也算有点水平,唯一就是名高于实”,还在评论中劝告学弟研友别来学校,“现在让北大来的垃圾老师毁了牌子”。
孙家洲在信中指出,“师生之交首重道义”,“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与尊严”,“年轻人如果是一时气盛,说话有欠缺,作为长者,本来应该宽恕和宽容。但是,郝相赫此次的狂言,与一般过失之语不同”。同时,该生报到后多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且劝说无效。
对此,郝相赫发文反击,称自己有读完书发表评论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评论发在私人朋友圈,不存在什么问题。他同意解除与前导师的关系,并将不惜一切手段维权。
21日,师生公开信及回应在网上曝光,引起网友及各媒体关注、热议。当晚,事情有了新进展,郝相赫发表实名道歉信,称希望收回“情况说明”,也希望导师重新收他做学生。22日上午,孙家洲称看到道歉信后,自己熬夜写了另一份回应,但目前学院领导不同意发表。是否坚持解除师生关系?他表示,已向学院报告,暂不便对外公开讲。
□舆情
随着人大历史系师生决裂事件的不断发展,网上的讨论也越来越热闹,从最初的普通网友,到媒体评论,再到专业人士反思。慢慢地,舆论场上逐渐形成几种主要观点。
观点一:本是学校内一地鸡毛的事件,却因信息技术成为舆论的狂欢。
其实,在导师和研究生都没有违反校规的情况下,师徒分道扬镳本不是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可这次却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一周后余波未消。对此,有部分人认为,这是次舆论的狂欢。更有媒体表示:“私德”和“师德”的热点化不仅无法彰显当下“师门遗风”的犹存,反而反映了当下公共议题的匮乏和无聊。因为限制而匮乏,又因匮乏而无聊。这个学生只不过是“公共议题因自身干瘪而侵占私人话题”的牺牲品。
在大家讨论双方谁对谁错时,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双方都是受害者,都被现代传播手段所伤。有政协委员表示,两人只看到了现代传播技术的便利,却忽视了杀伤力。对此,有媒体在评论文章中指出,“双方的言论都是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结果莫名其妙地‘被公开’了———真是契合了我们这个‘被’时代,使得一个私人场域的事情进入了公共舆论场,闹得沸沸扬扬。”也有网友调侃,一定要学会使用屏蔽功能,最好不要加导师微信。
观点二:尊师重道绝不可被遗弃。
面对郝相赫的狂妄,很多人站到了他的对立面,纷纷在网上指责他狂妄自大,不尊重老师,捍卫师道尊严的导师则应被鼓励。有媒体写道,郝相赫作为一名研究生,其人品和素质之高下,与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相比,并非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公共空间骂学术前辈“垃圾”,多少让人怀疑其人品。这绝非道德高标,只是做人的底线。遗憾的是,几十年来,导师对研究生的个人品行和操守方面,越来越“宽容”乃至放纵。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前,授业解惑在后,不是没有道理。指导教师不光是研究生的学术导师,还应该是其人生导师。
观点三:老师不包容,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
在某媒体发起的调查中,有28.3%的人支持学生。部分网友虽评论内容不同,但矛头均指向导师,批评其太过小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导师没气量,俨然帝王思想,培养学术奴才是大学使命?”“师生之间应该重道义还是问真理?”“对所谓‘权威’的盲目盲从更是可悲,学术争端和质疑甚至调侃奚落,实属个人自由见解。”
观点四:老师怎么可以那么快放弃学生?
虽然学生狂妄,但在一些教育界人士看来,老师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将学生逐出师门,并不妥。就像某媒体所说:不正是因为徒儿顽劣成性,才需要唐僧喋喋不休念叨紧箍咒的么?如果一语不合、一时冲动就断交,不就没有孙悟空通过艰辛西天取经,最终修得正果立地成佛了吗?所谓师道传道授业解惑,正因为道不明、惑不解,才需要老师循循善诱,导向正途。教育最大的价值并不在锦上添花,而在于点石成金。学生学习中往往有四个误区:贪多嚼不烂、知识面太窄、避重就轻、浅尝辄止,而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扬长避短、补偏救弊。追求“师道”的过程注定是曲折且艰辛的,但这何尝不是几千年来师者伟大的使命呢?
全国政协委员曹义孙:
“是时候强调学术尊严了”
“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师生关系也面临着转变。但是,无论如何转变,尊师重道不可丢。我们是时候该强调学术尊严了。”
问及对此次人大历史系师生决裂事件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曹义孙认为,在利益至上的今天,有老师挺身而出,关注学生的礼仪、道德,这应该被鼓励。
“学术尊严除了包括尊师重道,还包括严谨的态度,即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我们现在强调创新,强调尊重个性,可是创新不意味着乱下结论,不经研究就随意提出一个自以为独特的观点,这是对学术的不尊重、不负责。同时,做学术一定要能沉得下去,深入其中去钻研。在这个过程中,对前沿研究保持客观心态,仔细研究、分析是必需的。相反,如果来了学校,‘不务正业’,只是狂妄地批评、指责别人,那很难有所成就。”
这些年做导师的经历让曹义孙发现,一些学生读书,功利色彩偏重,做学问时更偏向利益,有的学生还直接称呼导师为“老板”,把学术研究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此外,在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很多人用商业价值来评价学术价值,甚至有人主张将师生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或者服务关系,这些行为使得高校的学术研究染上了商业的色彩。
“学术领域的转型一定要坚守学术的尊严,坚守传统的价值观。”有舆情认为,人大教授孙家洲在开学不足一个月,就宣布和学生断绝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过早的一种放弃。对此,曹义孙认为,大学老师与幼儿园、中小学老师的最大不同在于,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担负引导学生探索科研、追求真理的责任,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其实在入学前,导师与学生相互挑选的过程就意味着寻找同道者,大家一起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一同前进。尊重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尊重学术,如果学生并不认同、不愿接受老师的观点,那只能说明彼此并非同道中人。俗话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导师的精力有限,所带学生必须对该领域研究的一些观点有认同感,如若不是,且劝说无效,那不如尽早放弃。”在曹义孙看来,学术有其特有的规则,其实从一些小事、细节上就可以判断学生是否适合该领域的研究,并不需要太长时间的观察。多年带学生的经验让曹义孙明白,如果从开始就发现一个学生与自己“道”不同,再花心思对其指导、教育,即使将其变成同道中人,最终的效果也不好。“学术研究是认知领域,如果没有认同感,不是心甘情愿,学生很难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坚持很久。”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师生关系 孙家洲 断绝师生关系 曹义孙 包明德 全国政协委员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