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老年餐桌开办6年 逾半“消失”
2014年7月2日,定慧东里社区老年餐桌,一位女士就餐后从“餐厅”走出。新京报资料图片/记者 尹亚飞 摄
社区居家养老是主要养老方式,“吃饭难”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09年,北京启动老年餐桌建设,到第二年覆盖2600多个社区。但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由于利润不高、缺少场地等原因,许多企业退出老年餐桌合作。数据显示,最多时达到4500家的老年餐桌如今仅存2000余家,面临“断顿”?;?。
如何吸引和鼓励餐企继续经营老年餐桌,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2015年5月起施行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将“为老年人提供社区老年餐桌、定点餐饮、自助型餐饮配送、开放单位食堂等用餐服务”列入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在城六区及房山、顺义8个区县启动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并将于明年在全市推广。届时,社区老年餐桌和社区送餐点将为老人提供集中就餐、送餐等服务。
“断顿”?;?/strong>
4500家老年餐桌目前仅存一半
顺泽苑餐馆是天通苑首批6家老年餐桌之一,位于天通苑西一区32号楼底商,近百平米大。
家住天通西苑第一社区的刘爱东曾是这里的固定客户,每天午饭到顺泽苑叫个两菜一汤,吃一半打包一半,留着晚上吃,“餐厅单独有老年餐,清淡,油少。”
刘爱东的老伴儿几年前因车祸去世,孩子又不在身边,这种“吃食堂”的生活他持续了三年,直到去年,顺泽苑停止了老年餐供应,老年券和老年卡仍然可以在餐厅消费,只是菜品不再单做,也不再有过去的折扣。
“现在没有老年餐了,我来这就挑些清淡的吃,但还是油,所以现在在家吃的多了。”说这话时,刘爱东有些无奈。
像刘爱东这样的空巢老人,在北京有100多万。
像顺泽苑这样的老年餐桌,在2009年,也曾一度达到4500多家。
然而,近6年来,不少社区老年餐桌慢慢消失,餐饮企业纷纷退出老年餐行业。市民政局介绍,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目前全市老年餐桌仅存2000多家。
利润尴尬
餐企称做一份老年餐亏2块钱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不少老人对老年餐桌恋恋不舍,而另一方面,参与老年餐桌合作的企业却面临着利润尴尬。
以天通苑地区为例,当年的6家老年餐桌中,目前有4家已经停办。
一位曾经参与天通苑老年餐桌经营的餐馆负责人说,老年餐的标准是一荤一素,做一份餐要炒两锅,“做老年餐,油和味精都要有所区别,我们要单独安排厨师做,基本上做一份就要亏2块钱。”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光明楼街道一社区。该社区主任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社区办老年餐桌,前后找了五家餐馆,头两家嫌麻烦,不赚钱,都拒绝了。第三家做了一个星期也不做了,第四家做了一个月,又停了。”
连锁餐企“永和大王”曾经最早将老年餐覆盖全市所有网点。日前,其相关负责人王伟称,做老年餐主要是配合政府的民生工程,但实际上“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对于设立老年餐桌的初衷,北京市老龄办养老服务处副处长陈桐林表示,和餐企联合设立老年餐桌,本意是想通过政府搭台,引入餐饮企业,这样老年人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与此同时,餐企生意也多了,这条链就活了。
不过,陈桐林也坦言,做老年人的生意,利润是一个现实问题,“谁都不会赔本赚吆喝。”
场地难题
社区没地 老人就餐走40分钟
没有利润,餐企动力不足,也给居委会协调开办老年餐桌带来了困难。
天通苑第二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社区已经把开办老年餐桌列为2015年要落实的民生大事,但辖区内的餐饮企业积极性仍然不高。“我们辖区内有个牛肉拉面馆想干,不过还需要审核。到时候我们会张贴通告。我们希望有更好的企业参与进来,让老年人吃得丰富,菜品有选择。”
引不来专业餐企,一些社区转而尝试“自己办餐厅”。海淀六道口社区与家政公司合作,社区挤出办公用房作为餐桌场地,家政公司在该社区内选聘两位退休居民,培训后担当“大厨”。“每顿饭8块钱,荤素搭配。老年券也可以使用,社区老人非常欢迎。”
不过,这种模式又面临新的问题——没有和餐饮企业或者单位食堂合作,涉嫌无照经营。
“我们也想注册一个养老服务中心,但餐桌用的是社区办公用房,连房产证都没有,没法注册。”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种社区自助型的老年餐桌,管理方面会存在风险,“不是专业的餐饮企业,如果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责任如何追究,会很复杂。”
相比之下,更多的社区老年餐桌遇到的障碍还有场地问题。
海淀区定慧东里的老年餐桌曾一度设在社区活动中心阅读室,地方不大,用完餐,总是留下一股气味,居民意见很大。
最终,在征求居民意见后,八里庄街道办拨款,专门在小广场的一处空地上,建了50多平米简易房,作为老年餐桌的专用房,免费提供给餐饮企业使用。
但并非每个社区都能找到专用房,与该社区合作的金盘龙餐饮公司副总计意宗说,此前不少社区也曾找过他们,提出合办老年餐桌的想法,但始终协调不下来合适的场地,最后不得不放弃。
朝阳某社区便因为自身找不到地方,只好联系了远处一家定点餐厅,但对方不提供送餐服务,只能老人持卡到餐厅就餐。社区老人刘国红告诉记者,走到餐厅得40多分钟,人多的时候还要等一个多小时,“吃顿饭也得拼体力。”
创新探索
老年餐桌模式走进机关食堂
餐企缺乏动力,社区难寻场地,在遭遇一系列困境的同时,也有一些老年餐桌“存活”了下来。
2013年北京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张文曾提出,有的区老年餐桌数量少、质量差,公益性质很难推广,希望发动市属机关企业在中午开放餐厅食堂向周围的老年人开放。
8月31日中午11点半,韩素英准时来到位于西城区的广电总局302食堂。当天的午餐,她点了一份红烧鱼、一份青菜,还有一个馒头。
韩素英家住月坛街道,81岁的她如今独自生活。“岁数大了,又是一个人,以前在家经常是就点咸菜就算一顿饭。”
5年前,韩素英开始到广电食堂吃饭,“那里有适合老年人吃的菜谱,油少,每个月政府还给100元的老年补贴。”
月坛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与广电餐厅合办老年餐桌,每天前去就餐的有300到400人,送餐人数已达800人。
与月坛街道类似,东城区长青园社区与附近的中国棋院合作办起了老年餐桌。中国棋院的食堂专门为老人设定了健康食谱和菜单,每天四样菜,主食有六七样,汤粥免费。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还可以送餐上门。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目前不少区县也在调整老年餐桌的运营方式,发展新的企业。“像西城广电总局食堂这样的成规模就餐送餐的,是一个方向,还要继续坚持完善。”
政策解局
年内8区县试点养老助餐体系
事实上,为鼓励企业办老年餐桌,北京曾多次出台举措。2010年3月,市民政局和市残联共同设立补贴,按日就餐、送餐服务总量分三个档次,分别给予3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补贴。
在今年5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为老年人提供社区老年餐桌、定点餐饮、自助型餐饮配送、开放单位食堂等用餐服务”被列入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条例还明确“通过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经费补贴等扶持政策措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除此之外,今年,市民政局投入近4500万元,在老人集中的城六区以及房山、顺义两个远郊区开展助餐服务试点。根据各城区、街道的不同特点,将开展“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社会配送等各种试点工作。
据了解,今年在8个区县试点的养老助餐体系将重点支持能够连锁经营的大型餐饮企业,这些企业将能具备“中央厨房+社区配送”能力。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未来不仅要建立起养老助餐体系,还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营养膳食。“老年餐品种、形态都将纳入统一研发。针对进食困难的老人,我们还会推出流质膳食。”
而在朝阳安贞街道,一种能够预约出售加热饭菜的“养老自助售餐机”近日亮相,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尝试通过应用智能自助终端,完善“老年餐桌”服务。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赵彦
关键词:老年餐桌 社区居家养老 政协委员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