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通过电商破解“三农”难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会运用的企业,如虎添翼,通过互联网抢占市场。不懂用“互联网+”的企业,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订单萎缩。这也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中国经济处于“衔接期”,新的经济力量在成长,旧的经济力量在消退,出现了一个空挡。能否抓住机会,这就导致了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有的企业蒸蒸日上,而有的企业日落西山。
农副产品的销售也是如此。同样是销售土鸡,在四川就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案例。今年年初在四川广元市剑阁县流传一句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联手拯救土鸡产业。”原来这是县里发起爱心认购土鸡的倡议,原因是该县经营土鸡的企业出现了严重资金短缺问题。相反,去年依靠父母支持和在学校打工积攒的钱,放弃考研与出国的一对大学生情侣在德阳中江县富兴镇山里投资50多万元,承包了一个约50亩的小农场,开始养鸡创业。3个月的销售额已达到50多万元,利润约10多万元。预计今年养鸡总数有望达到1万只,销售额有望达到200万元。他们有什么妙招?其实就是不断扩大微信朋友圈营销,同时在集市宣传,在超市展览,“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互联网+”对经济最大的影响在于降低交易费用。通过互联网,实现精准营销,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仓储、销售、消费成本。因此,农村电商、精准营销是在“互联网+”时代,解决“三农”难题的重要路径之一。
对农业的影响,“互联网+”带来的精准生产、精准管理、精准营销是确定下一年生产选择的基础。“互联网+各式传感器”,构成了精准管理的模式,科学地确定生产步骤。精准营销保障了生产占有率的提高,卖到哪里、什么时候卖,在生产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
农产品的传统经营模式是“千城万店”地铺货,可能需要的地方没有货源,不需要的地方却叠床架屋。“互联网+”对农民来说,好处在于避免重复运输、长时间的仓储、高昂的超市进场费、宣传费、摊位费等。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农产品。现在的关键还在于买方市场尚未形成。
“互联网+”对农村来说,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各地都有自己的土特产,而每一种土特产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这种消费群体的形成,是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扩大消费量的关键。因此,每个村镇都可能成为某种产品的营销中心。乡镇既是农产品的营销中心,也可能是工业品的营销中心。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常委、民进湖北省委副主委)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三农”难题 电商 “互联网+” 经济 经营模式


美国女宇航员刷新太空停留纪录 特朗普与其通话
瑞士举行俄罗斯瓷器展
智利瓦尔帕莱索以西发生地震
方砖“绣”乾坤
动物园里的新成员
罗马庆祝2770岁生日
2017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开展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的苏式园林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