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保健食品命名乱象再被整治 “食”“药”不能混为一谈
现如今保健食品逐渐受到大众青睐。不过,“花式”命名让人看花了眼,它们不少带着“健胃”“补血”“健脾”等字样,似乎“神奇”功效堪比药物。
最近,保健食品的命名乱象将再次治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昨日消息,总局不再批准以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命名的保健食品。
命名再次规范
昨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指出,《公告》旨在“对保健食品实施严格监管,避免因保健食品名称中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而误导消费者,保护公众健康”。此外,《公告》还给出了具体时间表:总局不再批准以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命名的保健食品;已注册的名称中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的保健食品,申请人应当于2015年12月31日前申请变更;自2016年5月1日起,不得生产名称中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的保健食品。
2012年,食药监总局就修订印发了《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并制定了《保健食品命名指南》,比2007年公布的试行版《规定》更为详细。祖传、宫廷、秘制、特效等,这些词都上了命名“黑名单”,禁用语还包括“天然”,以及纳米、基因、太空等。在业内看来,食药监总局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力度再次加大,从“起名字”这一关就开始严加规范。
“食”“药”不能混为一谈
记者翻阅2012年版《规定》发现,“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其通用名中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的,应严格按照规范的功能名称进行描述。声称两个及以上功能的产品,不得使用功能名称作为通用名。”而新版《公告》则直接对表述产品功能的名字予以不批准。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一些食品自称“功能食品”,并没有在食药监部门注册,强调自己功能性和治疗性,向保健食品靠拢的行为实际上是打了法律的“擦边球”;而一些正规保健食品也在名字中突出产品功效,很多消费者会产生食品和药品功效一样的错误观念。
在朱丹蓬看来,目前保健食品和药品之间界限仍较为模糊。保健食品在名字上做到科学,是消费者理性选择“食补”的基础。
保健食品代替不了药疗
去火、养胃、健脾、壮阳……市面上普普通通的食品经过包装宣传摇身一变,仿佛个个都成了各显神通的功能大师。业内人士坦言,“功能食品”是个伪概念,很多食品并不属于保健食品的“正规军”。食品只有获得保健食品审批、外包装有国健字号批文(即“蓝帽子”),消费者才可放心选用,不过保健食品也并非“万能”。
微信朋友圈中,一些“药疗不如食疗”的信息总能获得高转载量和点击量,保健食品广告宣传诱人,所谓的养生食谱、食疗书籍也更是层出不穷。营养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慢性病症或由饮食不当而引起的毛病,比如胃病、慢性咽炎、高血糖、高血脂等,通过食疗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像糖尿病、各类癌症等器质性功能性损害大,病情较严重的病症,食疗的效果却是非常有限的。食疗很多时候对病情只能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来使用?!”颈钦?潘福达
编辑:赵彦
关键词:保健食品命名乱象再被整治 命名规范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点亮圣诞树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