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保健品消费存5大陷阱:“航天员使用产品”系噱头
本报讯(记者王刚 通讯员张镝 杨绍武)长江日报记者10日从市工商局获悉,今年1至6月,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接到的有关保健品消费类的投诉有504件,平均每月84件,投诉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对这些投诉,工商部门均进行了维权处理,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7万元。
2月28日,市民董先生反映:家里老人在位于青山区江南春城15栋1-2层11号的福寿大街食品超市,购买了总价值1.5万元的保健品?!吧碳乙院教煸笔褂玫暮娇湛萍疾肺逋?,虚假宣传诱导老人进店消费?!笔泄ど叹?2315指挥中心接此投诉后,青山区红卫路工商所介入调解,商家最终退款1.3万元。
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10日介绍,目前保健品消费存在“五大”陷阱——
“免费”陷阱——打着“回馈社会、关爱健康”旗号,到居民社区、广场等地,冒充医生组织免费体检、免费试用等活动,骗取消费者填写体检表、个人信息、手机号码等。然后“医生”会以“一对一”的回访方式告诉消费者体检结果,以消费者需要治疗为由,采取先试用后购买的方式进行“忽悠”,诱导消费者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
“温情”促销——采用登门拜访、电话问候等方式“联络感情”,借机推销质次价高的保健品;
“小利”引诱——以小赠品、小礼品为诱饵,吸引市民参加健康讲座、产品推介会等活动,通常采用“轰炸式”洗脑宣传,雇佣“托儿”现场展现“服用功效”,“忽悠”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疗效”欺骗——通过广告外包装、宣传册、网站等进行宣传,或明示或暗示其产品有“疗效”等;
“藏头遮面”——通过“400”开头的电话或健康咨询热线等方式销售,以送货上门、货到付款、临时租用会场等方式,隐藏真实企业或个体经营信息,逃避行政监管和法律责任,导致市民难以维权。
编辑:梁霄
关键词:保健品 消费 航天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