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页>要闻 要闻

让“中华水塔”源远流长——三江源生态?;ず徒ㄉ韫こ淌德?/span>

2015年07月21日 16:49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西宁7月21日电题:让“中华水塔”源远流长——三江源生态?;ず徒ㄉ韫こ淌德?/p>

  新华社记者骆晓飞

  推行退牧还草、禁牧封育等政策,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实施黑土滩治理、人工增雨和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提高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能力……随着三江源生态?;ず徒ㄉ韫こ痰纳钊胪平?,“中华水塔”生态系统宏观结构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三江源头日趋恢复碧水青山景象。

 

 ?。保澳瓯N勒绞鼗ず?ldquo;中华水塔”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这里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大面积退化,出现严重的生态?;?。2005年8月,国家投资75亿元启动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ず徒ㄉ枳芴骞婊?,开始对三江源生态环境进行应急式的?;ぁ?/p>

  “截至2014年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全面收官。累计完成投资77.12亿元,退牧还草8471万亩,实施生态移民55773人。”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李晓南说。

  “为统筹解决生态保护、农牧民生活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通过探索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青海目前已确定生态补偿政策11项。”李晓南说。

 

  三江源重现碧水青山景象

  11年前,作为1万多户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一分子,更尕南杰一家从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措里玛村搬到了格尔木市郊的长江源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草原。不久前,已经62岁的更尕南杰回到了阔别10余年的故乡。

  “草比以前高了,野驴、黄羊等野生动物也多了。退牧还草后,草原上的确发生了变化。”更尕南杰说,看到这些变化,打心里觉得当初“背井离乡”是值得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隆宝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员文德江措说:“水一年比一年多了,湿地面积逐年扩大了。”十多年前,?;で挥校玻袄粗缓诰焙?,现在已经有200多只了。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好转。”李晓南说,经过近10年努力,三江源地区湖泊、湿地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监测区域内黑颈鹤、斑头雁等鸟类以及藏野驴、藏原羚等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

  由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有关部门于今年5月完成的《青海三江源?;で;ず徒ㄉ韫こ蹋ㄒ黄冢┥尚拦辣ǜ妗废允?,一期保护工程实施后,三江源草地面积净增加123.7平方公里,水体与湿地面积净增加279.85平方公里,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净减少492.61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林草与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也由项目实施前的每年384.88亿立方米,增加到了408.95立方米,而且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达到了Ⅰ类和Ⅱ标准。

 

  筑梦绿色是一场持久战

  “一期工程实施以来的生态成效,总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二是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好转,三是生态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凸显。”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刘纪远说,一期项目的实施使得这一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但尚未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

  青海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李风霞说,三江源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个依靠自然恢复和人工工程相结合的长期过程,通过人为努力,可以加快生态恢复的进程,但全面恢复最终还是要依赖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

  “开展人工降雨、引进湿地修复技术研究,实施减畜、增草等工程性?;ご胧痈旧纤刀际俏颂嵘低匙匀换指茨芰?。”李风霞说,虽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好转,但是三江源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事实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的覆盖范围只占整个三江源区面积的约40%,大部分退化、沙化草地还没有得到治理,鼠害、虫害、毒草害等依然严重。

  2014年1月,计划总投资160.6亿元的三江源二期工程启动,实施面积由一期的15.2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了39.5万平方公里。

  “三江源二期工程在生态?;つJ缴嫌腥霾愦蔚奶嵘阂皇巧;ご釉吹挠笔奖;は虺L?、持续性?;ど叮欢谴釉匆怨こ滔钅课С诺谋;し绞较蜃橹问胶吞逯苹拼葱卤;ど?;三是从原来单一的环境?;つ勘晗蛏拿髦傅枷碌耐吵锉;せ肪?、改善民生和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试验区保护升级。”李晓南说。(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中华水塔 源远流长 三江源 生态?;?/p>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