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扼住药价虚高“推手”
原标题:(民生·民声) 人民日报:扼住药价虚高“推手”
●扭曲的价格机制背后,是畸形的公立医院费用补偿机制以及不合理的医务人员薪酬体制。随着“三医”联动统筹深化改革,药价虚高的“推手”终会被扼住
“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一语惊人。她说,10多年来,政府实施药品降价30多次,但却“越降越高”。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件曾揭示,成本价不到20元的贺普丁,在中国的出厂价是142元,该公司为打开销路投入的行贿费用占到药价的30%。虚高价格的药物并没有被市场淘汰,反而大有市场。医院、医生都愿意多开药、多开贵药。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40%以上,门诊费用中药费平均占比在50%以上。这便是人人诟病的以药补医机制。
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以药补医机制是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层层推高了药价,面对30多次的降价令仍越降越高,并让巨额的财政、医保投入陷入无底洞。政府对卫生的投入连年以18%的速度上涨,对基本医保的每人每年补助标准已经七连增,今年将达到380元,但大部分人仍然感觉看病很贵。2013年底,全国卫生总费用轻松越过3万亿元大关,人均卫生支出绝对数不断攀高,超过居民收入增速。
扭曲的价格机制背后,是畸形的公立医院费用补偿机制以及不合理的医务人员薪酬体制。就像韦飞燕代表说的一样,药企不是不想降,而是不敢降,降下去的“虚火”实际上就是医生要的“肥肉”——“没有了回扣,医生的利益空间没有了,谁来给你开药?”对于制药企业来说,销售量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有三块:财政补助、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一般来说,财政补助仅占公立医院收入的10%左右,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不足以弥补成本。医院只能从药品上挣15%的加成收入,并要让医生多开药、开贵药,维持医院运营和发展。药价越高,加成便越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偏低,难以体现其劳务技术价值,从药品中收回扣成为一些医务人员的无奈之举。
在任何一个国家,基本健康需求都是民生刚需,再贵的药也得买来救命,虚高药价引发老百姓的埋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言下之意,必然要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立医务人员合理薪酬机制,切断药品流通的利益链条,发现药品合理价格,最终降低虚高药价。破除以药补医的同时,需要建立“以医养医”的机制,让公立医院依靠提供医疗服务存活,彻底与药品利益脱钩。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难以釜底抽薪。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仍在试点阶段,各地虽然探索了一些经验,但仍需要总结和完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试点范围,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信随着“三医”联动统筹深化改革,药价虚高的“推手”终会被扼住。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0日 17 版)
编辑:水灵
关键词:药价 虚高 推手 公立医院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