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再观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再观察(三)
?。ㄈ┕菇ㄐ赂窬?/strong>
——引领新常态,实现“双中高”,是中国经济必须攀登的新台阶,是对意志和智慧的新考验
步入新常态,前方并非一片坦途。
从世界经验看,并不是所有后发型国家都能顺利完成追赶的艰巨任务。在前行的道路上,不乏“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拦路虎。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转换当口,尤其要注意提高对经济发展运行的把控水平。
新常态下,“稳”是基本前提。
新常态,并不是放任经济下行,而是要保持在合理区间,稳定在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平台。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处在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关键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完成,经济持续承压不可避免。”李伟说,我们必须确保经济不失速。
稳,并不容易。经济在深刻转型,金融、地方债等一些潜在风险因素也会凸显,把握不好就可能踉踉跄跄,甚至有摔跟头的危险。
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如果形成惯性下滑,就会引发经济运行紊乱,甚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作为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
对当前经济增速的下行,一方面要看到有合理因素,无需大惊小怪;另一方面,对一些持续恶化的指标和趋势,如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38个月同比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低位运行等,也做到心中有数,守住底线,该出手时就果断出手。
稳,更不仅是速度的考量。
“当前速度虽然下来一些,但是就业稳、消费稳、收入稳,金融风险可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是我们从更宽的视角加深对‘稳’的理解和坚持底线思维的结果。”杨伟民说,“今后,还要把稳就业、稳消费、稳预期,以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稳’的内涵和底线,在此基础上加快改革和结构调整。”
新常态下,“转”是核心要义。
转型,才能迎来重生。一家装备企业负责人说,为了寻找突破口,能想的招都想了,能看的地方都看了,日思夜想的都是要转型,但怎么转还是下不了决心。
转型,是一场生死攸关的选择,需要对技术变革的敏锐认识和准确判断,更需要决策者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方同样如此。
按照国家去年的部署,为化解过剩产能、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河北计划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原煤、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这些硬措施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GDP和财政损失。
河北省环境?;ぬこ鹿チ谐稣庋槐收耍航鐾瓿桑叮埃埃巴蚨指痔苎辜跞挝?,将造成2580亿元资产损失、影响557亿元税收收入,有60万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需重新安置。
但这事关未来长远发展,“宁可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
新常态下,“破”是必由之路。
老难题需要找到新解法,旧束缚需要有新突破,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破旧立新。
言变法之利,必先知致弊之因。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提出转变增长方式是20年前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提出的设想,但20年来没有取得太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性障碍。
行至今日的改革,已进入全面触及利益格局的时期,需要冲破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的羁绊。
“既得利益者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改革之复杂,改革之难,就在这个地方。”经济学家华生说。
“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5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论述,是以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最好注脚。
新常态下,“创”是活力之源。
今年3月3日,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企业的中信重工机械公司和中科院自动化所在京联手,设立智能控制系统联合实验室。
“过去依靠传统机械传动,今后趋势则是智能控制,依靠电子电力变频传动。”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以煤矿机械设备为例说,靠机械传动一秒钟才两、三米;而变频传动一秒钟则能达几十米。
作为制造业大国,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由于创新不够,总体仍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任重道远。
如今,科技创新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强大引领,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发展趋势。”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说,新技术带来的创新正在改变世界、改变产业。“从传统商业到电商,再到O2O(线上到线下)融合。”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当劳动、资本等投入要素对经济拉动不再提高时,就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增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令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感到振奋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今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从一个角度凸显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
引领新常态,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催生新动能。
新常态下,“进”是目标任务。
此时,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前进的脚步一刻不能停歇。
进,更是一种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
新常态下的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对进入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量,这对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乃至全社会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唯GDP,不是不要GDP;既要正确看待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又要积极寻找提质升级的路径手段;既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大干快上,也要避免胆小怕事的“为官不为”,更不能把新常态挂在嘴边、作为不干事的“挡箭牌”。
经济步入新常态,观念需要更新,坐标需要定位,方向需要校准。
新常态不是一时的调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内涵与外延将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扩展丰富。这可能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长期的考验。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把稳中国经济发展巨轮的“主舵”,走稳经济新常态运行的“正道”,必将开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新格局。(未完待续)
编辑:水灵
关键词: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 再观察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