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建会员建言中国基层医疗改革
原标题:关于中国基层医疗改革建议
中国基层医疗体系是保障和践行“全覆盖、保基本”的社会医疗政策的“第一岛链”。长期以来,民众反映“就医难和不满”的本质是基层医疗体系的构建缺陷、运行不畅和制度失败的体现。中国大多基层卫生机构陷入: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没有患者-缺乏运营资本的恶性循环。部分地区简单粗暴的所谓改革模式,尽管其本意何其美好,最终却适得其反,甚至引发诸多群体性事件。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中国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的浮躁和迷茫,他们不知何去何从又急于改变现状,酷似“有病乱投医”。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国家新一轮医改的开始,而随后公布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均坚持“?;?、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积极着力解决基层医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层面一如既往重视基层医疗,也预示着政府深入理解基层医疗是关乎中国医疗改革成败的关键。
无论如何,基层医改政策原则与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可落地操作才是确?;阋搅铺逑捣⑸夹愿谋涞母?。谈及基层医改,无疑需充分掌握我国现行体制下基层医疗现状,纵观全局,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ㄒ唬┓穸ㄎ换煜磺?/strong>
目前,中国基层医疗的大体格局与模式处于混乱与无序的状态。而在发达国家,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定位就是提供普通民众常见病医疗与护理,负责区域的健康管理,是局部区域内民众疾病预防与康复中心。由于地域特色,疾病谱也极具地方色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也是地方特有病种卫士。然而,中国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却呈现两极端,1是:试图仰仗“高大上”医疗项目改变原有医疗服务定位;2是:由于历史或现实因素致思路僵化,毫无地方医疗保健任务理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地方行政领导未能理解与掌握基本医疗服务之精髓情况下,最易纵容基层医疗机构大肆开展高层次特需医疗,建设高级别诊疗科目,尝试开展复杂医疗技术,而拒绝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与康复。这是基层医疗体制极度扭曲的表现,既是地方行政管理机关好大喜功,也是医院领导干部思路不清的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竟然与上级医疗机构竞争医疗服务能力,比拼收治患者。于是,这种拔苗助长的发展模式必然使制度、人才、物力的制约因素纷沓而至,医疗行业规范毫无保障,最终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拖入发展泥潭?;阋皆喝绱嗽擞步贾乱搅坡蚁蠛嵘诨阄郎咕鸵饺巳鹤苁蛔愕那榭鱿?,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过度收费将是平衡收支的重要“杠杆”。
另一方面,大部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现况是,医疗服务人员人浮于事而缺乏担当意识。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种种僵化体制,人事机制的激励缺失,以及对医疗服务定位的模糊,使基层卫生机构丧失原本理应承担的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沦为“开药中心”、“输液中心”、“推脱患者中心”。因此,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卫生机构冷冷清清。这极大地浪费了医疗卫生资源,也导致社会滋生了“看病难”的伪命题。上述2种局面均暴露出地方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财政部门的共同监管与行政治理能力缺失,毫无建设科学合理和持续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局观。
?。ǘ┮搅谱试聪∪?,缺乏统筹
随着各类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中国整体人口健康水平改善与寿命延长,民众对医疗的需求显著增长,必然导致医疗开销呈几何倍数攀升。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无法面对的医疗资源极度稀缺困境,也是世界性社会福利与医疗保障难题。然而,在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中国基层医疗局面并未能形成“开源节流”的风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在大部分地区缺乏前瞻性的统筹规划,甚至基本格局尚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也是卫生行政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严重缺位和失责。
目前,经济水平发达的省市与地区医疗资源充沛,基层卫生机构林立,而患者门可罗雀,整体与平均服务量均较低;只有高干领导医疗从未曾妥协与缺失,而任由贫困偏远地区医疗匮乏严重,甚至没有一所现代化的基层医疗机构。这也同样是政府行政部门对稀缺医疗资源配置重大失衡的结果,令民众诟病医疗不公。
诚然,政府财政医疗支持总体不足是导致基层卫生条件落后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必须直视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投入严重不敷,不仅硬件跟不上,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也未能如期如数支付。于是,基层卫生机构负债累累状况时有发生,地方政府不堪重负又无解决良策,荒唐者竟然变卖国有医院资产求一劳永逸,却殊不知此严重违背国家医改-基本卫生全面覆盖的初衷,也忽视了逐利的社会资本可损害医疗市场的公平与公益。为了改变现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筹资方面却使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本领”,如由基建承包方垫资、拖欠支付药品供应商货款用于流动资金周转、卫生院组织医护人员集资、把高值设备抵押给银行贷款等更高资金成本的手段不一而足。因此,许多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扩展就等同于“多方举债”,老债未偿,新债已生是在基层卫生机构已然常态化写照。
当下,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债,起源于“配套式投入”,即国家和省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一般要求贫困县、非贫困县地方财政安排20~40%不等的资金配置。此对有预算外财力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可用财力雄厚的地区问题不大,但对中西部的大多数地区则构成负担。许多县级及以下政府从未按照财政计划兑现投入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配套资金,财政配套资金仅仅是纸面承诺的“概念配套”。
自然而然,负债客观上刺激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创收冲动,以“创收实现发展和还债”大行其道。如此资源稀缺的后果的将直接转嫁到就医民众,最后民众无法安心留在基层就医,也不可能满意此种医疗环境,于是终极恶果就是基层医改难以获得突破和成功。此为,目前中国基层医疗之实与恶性循环。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民建 基层 医疗 机构 医疗卫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