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海归就业如何走出“北上广情结”
原标题:海归就业如何走出“北上广情结”
留学生要给自己一个过渡期 政府和企业也要多帮忙
擦干满头的汗,张婧长吁了一口气?;?个小时,她终于把装在袋子里的100份求职简历递出去了。
3月28日,这个家住天津的姑娘,坐上早7时多开往北京的动车,赶往位于亮马河大厦会议中心的“2015春季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
这是一场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留学生专场招聘会,至今已举办6年,据统计,今年共有来自金融、工程、互联网信息和法律等不同领域的136家企业前来招聘。
虽然名企云集,张婧本人也有着美国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的留学背景,但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回国后,她发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十分有限。这次来招聘会,但凡能和所学领域沾边的岗位,她一个都不放过。于是,海归上演了一场海投大戏。
顶着生物工程这种高精尖的专业帽子,张婧表示只有北京机会多。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从去年年底毕业回国,她频频往返于京津之间,一沓车票加起来也有1000多元。
有“北上广”情结的,并不是张婧一个人。不少招聘企业表示,许多留学生只愿意留在北上广,一听要到二三城市工作,扭头就走。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相比2013年,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4.59万人,留学回国人数增加1.13万人。
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6.4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33.61万人。
一切就是这么现实:一方面海归回国人数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就业越来越难。在就业季里,海归们将和750万名本土毕业生一起“抢饭碗”。而在人才济济的一线城市,留学生就业困境愈发明显。一些企业认为留学生没那么大“吸引力”,而留学生也自感回国后有些水土不服。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正困扰着一批又一批归国留学人员。
国外难留 最次也要留“北上广”
《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4年)》显示,去年,有57.94%的归国留学生期盼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
和一些本土毕业生逃离“北上广”相反,许多留学生对“北上广”情根深种。
山东女孩王英在英国一家大学读媒体专业硕士。2014年9月,尚没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她,已迫不及待地加入北京的求职队伍。和她同期毕业的许多同学也都如此。虽然许多媒体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出国前计划能留在国外的媒体工作,但实际上留得下来的非常有限。
“英国的工作签证逐渐收紧是我们不愿意考虑留在当地找工作的原因之一。”在一个留学生的微信群里,一名今年7月将要毕业的女孩在苦恼自己的未来。她说,英国以前有个叫做PSW(post study work visa)的签证计划,允许毕业后在英国待两年,但2012年这项计划被取消。T5(Tier 5 visa)的工作实习签证计划虽然可以让留学生边实习边转正,但据她本人了解,转正的比例极小。
而另外一个留不下的原因是,一年硕士的学制使得很多在英国的留学生根本无法好好了解英国文化。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及语言问题恰恰是他们留在英国发展的“短板”。于是,回国成为首选。
“媒体类专业对语言功底和当地文化政治经济的了解程度要求甚高,我认识的中国学生里留在英国的,也只是进入当地华人媒体做一些基础工作。在国外销售工作最好找,但让我们放弃学了多年的专业去做销售,显然不合适。”王英说。
她认为,回国后选择去北京发展,也是受专业“所迫”。“‘北上广’无疑是媒体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最适合媒体人成长的地方,媒体专业学生的梦想在这里能够实现。费尽力气在国外读完硕士,如果只是回老家或到二线城市,我当然不甘心”。
就是这份不甘心,让许多留学生宁愿采取“迂回战术”,也要在“北上广”落户扎根。因为根据北京的政策,留学生回国后有两年落户时限,从去年回国后,王英就一边工作一边寻觅能给自己落户的单位,目前已经先后换了3份工作。王英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的单位还没有和她签约,之前是因为她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不能签,现在是因为单位还没有兑现给她户口的承诺,她不想签。
一些在美国的留学生则表示,找工作虽然不算太难,但一些企业的要求还是太过严苛。
家在北京的耿宇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世界500强单位工作了4年。2013年他去美国读MBA,毕业后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实习。本来表现不错,这家机构决定和他签约,并承诺可以帮他解决绿卡、工作签证等问题,但起薪只有2500美元/月,还要求耿宇必须在单位工作15年以上,否则要赔偿很多钱。
“我马上快30岁了,一下要签15年就相当于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赔上了。”耿宇表示,自己在国外两年,提高了实力。他准备先回北京找工作,找不到合适的,就回美国读博。
与耿宇不同,绊住刘韬的是因为无法找到晋升空间。
2012年,刘韬从芝加哥一所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先后到百事集团和JP摩根(摩根大通银行)工作,回忆起自己在美国奋斗的经历,他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想要晋升并不容易。
“我虽然进入JP摩根工作,但是主要负责一些日常的数据维护和处理,这种岗位对技术和知识没有太高要求,本科毕业生就能驾驭。”刘韬说,他一直希望能转职做数据或行业研究,但很多职位仅限于美国本地人,有些职位虽然也招外国人,但是他的经验又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刘韬告诉记者,回国后,他就职于一家香港驻北京的金融机构,对目前的职位,他比较满意。
“能在北京找到工作,留学回来为什么要回老家去?”刘韬算了一下,他在国外读一个学位花费40多万元,如果按照国外工资,两年内能把这笔钱赚回来。在“北上广”要五六年能赚回来,要是去二三线城市,这笔开销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补回来。
留学生要学会给自己一个过渡期
留学生想在北上广找一份称心的工作,企业期望找到一个合适靠谱的人才,但就业天秤的两端,常常无法达到平衡。
“不管(我们公司)招什么样的人,求职者开口就跟我们要户口,并且只愿意去‘北上广’。”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一名HR(人力资源经理)表示,今年留学生招聘的职位在上海、无锡、成都和淄博,但求职者基本上投的都是上海。
而让这位HR苦恼的还有,一些留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就来应聘。“不知道西门子到底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西门子在招什么岗位,上来就问自己能否去工作”。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姓舒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诉苦,他们招的职位工作地点在湖南,但来应聘的留学生多半不愿意去湖南,他们很难招到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就业市场供需之间一直存在一个“剪刀差”。
“很多留学生认为,出国留学只有金融、财经等专业是最好的选择,而从过去的整体分析看,一般的高端人才也的确都流向了金融行业,但现在这个面太大了。”金融类并非一直热门,从中国的长远发展来看,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专业都有相应需求。
在百度公司校园招聘专员王子君看来,许多求职者对国内就业形势和环境不是特别了解,盲目跟风。最近互联网比较火,不少人就投互联网的职位,但往往并不了解这个行业。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招聘会上也遇到了这种现象。学化工专业的陈琛在向某互联网公司递交简历时表示,“虽然我的主修专业是化工,但我想尝试去互联网企业。”
作为工科生,陈琛是2014年年底回国的,现在在北京一家央企实习,但他有些不适应央企的氛围。虽然也给一些化工专业的相关岗位投了简历,陈琛还将目光锁定互联网企业身上。
“我更倾向于有节奏感和创新力的工作。”陈琛表示,他看好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很乐意尝试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经理等职位。
“最怕留学生一上来就问,你看我适合做什么。”一名互联网公司的招聘人员表示,一些留学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许多人都说这个能做,那个也能做,感觉干什么都合适。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企业向记者表示,海归虽然有些语言优势、有眼界,但海归有些不接地气,和企业的需求有所出入,时间一长,海归自然对企业失去“吸引力”。
企业有着“小抱怨”,海归们也担心会“水土不服”。
耿宇表示,自己最想去国企或有美国背景的外企,更希望是后者。因为自己的英语非常好,也习惯了美国的办事模式。他觉得在国企,很多事情要想办好,必须有关系,否则能力再强也很难有机会,而在美国就是靠能力吃饭。
张彤表示,作为海归毕业生,回国找工作的优势体现在外语能力和视野宽广上。但相比国内毕业生来说,他们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所学的东西和本土的实际不接轨。
“我在香港学到的翻译理论、媒体公关技巧以及接人待物方式,在大陆可能就完全用不上。而且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错位,学术理论和应用实践也不匹配。这就导致想搞学术却搞得乱七八糟,想找工作又很艰难。”张彤认为,这样不仅跟教育的功能相违背,还给海归们出了一道难题:怎样快速适应内地的实际情况?
“的确有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未必能适应企业的岗位,因为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等方面,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储朝晖指出,这需要企业和留学生慢慢地适应,并且相互适应。
刘韬也表示自己经历过一个这样的过渡期。“首先要适应的是低于国外水平的薪资,其次是工作方式。”进入到国内的金融企业后,最大的不适应是在国外学到的金融市场上的一些运作规则,在国内有时候根本不适用。“比如做贵金属交易,国内有些公司会操纵市场,缺乏公平公正,这直接影响到金融衍生品研究员工作方案的调整,这些都需要适应。”刘韬说,时间会让海归学生的优势慢慢显现,问题是要给自己一个过渡期。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海归就业 北上广情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