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两会大家谈:龚克郑强李一飞谈教育改革走向何方
【教语文可是教一个民族文化的根】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校长。我们的访谈也开始步入佳境。我们仍然围绕当前的高考制度,刚才在一定层面上探讨的公平和人才培养特色之间的关系。我就想这一轮请问三位校长,这次从郑强校长开始,您认为高考是否是我们当前最公平的一种竞争方式,如果中间我们针对考试这个层面怎么去实现公平的最大公约数,而教育公平和我们对于培养有特色的人才之间有没有需要折中和综合考虑的地方?
郑强:我刚才已经回答了,我非常赞同,高考制度大体我认为全世界都有,都要为分数。大家要做一些综合的调整,我可能要得罪一些外语教授,外语就是:不是这个国家的人学了的语言才叫外语,外语实际上是一个工具,学了英语,到美国和英国想去当人上人,我想泼冷水了,他们连工作都找不着。你凭着英语可以在美国混一个头面?不可能。虽然我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也是化学教授,但是我越来越感受到,我们能够做出科学来,实际上是跟文化有关系的。
所以,我始终在中国的中学讲一句话:什么最重要,教语文可是教一个民族文化的根,你是在教育这个孩子今后一辈子赖以生存的情感的根。要谈恋爱是要语文的,要哄老婆也是要靠语文的。所以要讲高考改革,我觉得余地很大,我们叫权重,我个人认为语文对中国文化、传统、历史的了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的确要强调学语文,人民用钱养了你,你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的科学大家,为什么解放的时候,这么多著名的科学家,(即使)中国这么穷他们为什么要回来?这件事不是特别简单的事,是我现在要质问我的学生的事:贵州这么穷,贵州用血汗养的孩子到底有几个读完书愿意为国家报效的?(再回到)高考改革,虽然我能说英语德语,但我个人建议高考改革要加大国文、中国历史考试的份额和比重。这是我的个人意见。
【我们的教育没有文化内涵,只是技能教育】
主持人:我们有请李校从高中的层面来谈谈?
李一飞:其实郑强校长刚才讲的和我们两个讲的并不矛盾,他讲的是另一个问题。
刚才我们说高考,我也感觉到整个教育的进步、教育的改革中,高考是一个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高考是一个指挥棒,现在你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本来法律应该成为人的一种常识,守法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信仰,可是现在高考不考,现在中学里面发了一本法律常识,没人去教,也没人去学。所以高考重要不重要?很重要。因为它是指挥棒,这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1分之差他上去了,你下来了,所以高考确实很重要。而且在目前中国的当下,离了高考不可能,实际上我们也(都曾经)得益于高考。我1979年我们家哥三个都考了大学,如果不是高考制度的恢复,可能我们家的这一代全是农民,我的父母全是农民小学教师。所以我觉得高考确实很重要,没有高考我认为公平更难做到。但是高考确实需要改革、需要去研究,怎么既搞得公平,又真正把人才选上来。这种探索是需要的。
当然我现在也想讲,我觉得现在教育的弊端,不仅仅是高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课程体系,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没有文化内涵的教育,基本上就是技能教育。刚才郑校长说,包括现在语文也是这种情况。我去过台湾,看见过一本台湾的中学教科书,现代文只有一篇,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剩下全部是古文经典。我们的语文从文革开始第一课学的是《毛主席语录》,我们中学语文课本就是《毛主席语录》,到后来是《包身工》、《收租月》之类的,当然他老人家的语言很好。后来有改革但是不够,几千年的文化如果用一个时代的东西去代替它肯定是不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如果作为一个口号可以很快记住,但是支撑起来需要一个体系,我们成天讲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这个体系很模糊,究竟用什么来做这个体系?中国的古代有体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整个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一套传统文化来支撑。西方也有一套体系,他们的文化在支撑这套体系,中国当代文化恰恰缺少这套体系,为什么没有信仰,为什么人迷茫、狂躁,那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飞机上打架”、“地铁上斗殴”,国人在外国那么多冰冷的事,我感觉确实我们的文化需要改革。当然教育是传承完全一个基本的体系,除了高考,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方面进行改良。
我先说这么多,话题我不能独霸。
【高考改革的关键是“分数到底代表的是什么”】
龚克:我简单回答我们现在的高考是公平的,但是刚才郑强校长讲在分数面前是平等的,(这里我认为高考是)我们现在现实社会里面比较典型的一个公平的尺度,(提供的是)机会的公平。所谓的高考改革不是要改变这个,高考改革就是在你的分数公平的情况下,分数到底代表的是什么。真正我们要改革的是这个东西。
刚才说的,我们看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们的教育主题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高考的改革,分数是要反映人的素质,不仅仅是郑校长说的仅仅弹钢琴等等,但是重要的在哪儿?重要的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东西。比如现在的语文,刚才郑校长说要加大文史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的高考即便是语文也有点变形,已经不注重承载文化,而是为了得到分数,语文也有了很多技巧。
李一飞:高考的语文题就像玩游戏一样。
龚克:实际上它的文史知识很差,就玩知识游戏、技巧训练,我们的高考改革要跳出这个来,文理不分科要为中学打一个宽的基础。现在的问题矛盾在什么地方?从家长角度讲,原来讲素质教育家长很担心,担心要搞很多高考不考的科目。现在有一种简单的(模式了),高考的面宽一点了,比如说文史知识,(即使)我是学的电子(也十分需要),因为文史知识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的东西。但现在家长又有了另一种担心,你搞那么宽我的孩子受不了。这里面的很多矛盾是在高考之外,在我们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巨大矛盾。
刚才你说的930几万,大数是1000万考生都享受优质高等教育,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的供给是多少呢?如果支持“211”的172所学校,66%左右的供给,和需求的差距太大了。现在我们进入了经济新常态,财政的增幅降低了,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我想我们从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到2014年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使用了“教育优先发展”的词汇,非常可惜现在供审议的没有,但本人希望加进去,(因为这事)要长期(提的问题),是涉及到一代又一代人的问题。经济的长期增长要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是需要教育的,还有教育本身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从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来讲是愿意在教育方面来花钱,方方面面都来印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国家的长期发展和老百姓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解决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问题,在这么紧张的供需状态下改革确实很难。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调节需求,刚才郑校长讲不只是上大学和上名校,我们可以选职业学校,其他很多的不同的路。所有这些东西,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平等”,所有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凭,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同样的自信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制度设计要保证中学阶段给孩子打下素质教育基础】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事实上在今天在考试上是偏于技巧的,对素养的考试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在考试环节出现问题,还是在教学环节对教育内容设置的问题?
龚克:是英语考试引导了我们教育内容,是考试导向。考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导向是为了实现细分,在同一分里面就有一万人没办法录取,我只能在这个专业录取几十人,有这么多考生比着高考做细分,这一细分就导致这个问题。我觉得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要努力克服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大家承认一个观念:17、18岁的孩子要有一个比较扎实做人的常识,现在应该有什么办法要侧重这个方面,而且要防止出现偏差。其实在世界上是有一些经验的,香港要教20门,学业考试至少有10门,像文史都要做,但是高考要做的真正只有6门,它是这种制度设计。我认为高考制度设计一定要保证中学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给我们孩子的今后打下一个扎实的素质教育基础。后面要用一个巧妙的分数、公平的尺度来衡量。
编辑:罗韦
关键词:教育 校长 高考 大学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