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林青霞:红尘之上一片云
她家里曾经一个字都没有
青霞出书,如今在我们这些熟悉她的朋友看来,不算太意外。除了电影,她其实对文学和艺术一直很有慧根,有种特殊的直觉。
我们刚认识不久的时候,青霞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香港工作,住在尖沙咀的新世界公寓,我经常去看她。有一次,我很心疼地跟她说:“青霞,为什么你家里连一个字都没有?”我说的“字”不单单指书本、杂志或者报纸上的字。你打开她厨房的柜子,里面一包方便面都没有,冰箱空空如也,一瓶矿泉水都没有。至少方便面包装、矿泉水瓶上都还有点“字”。我那时非常心疼她,不会好好照顾自己的生活。但就是这样曾经家里一个字都没有的人,后来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慢慢修炼到现在开始写书,而且能写出不错的文章。所以,我说她有慧根。如果说出一本书,可能是玩票,但是现在要出第二本书了,对青霞而言,那就是已经相当认真了。
其实,生活中的青霞原本就很善于讲故事。讲故事就是一种有声音的文章。每次听她讲故事,她对故事的整个布局——怎样开始,怎样转变,其中的起承转合,让人觉得她很擅长表达。因此,我一直鼓励她,要她把看到的东西、心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另外,青霞对文学和艺术,也总是很热情地投入。很多人都知道她学过书法,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她没学多久就已经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她画插图也很不错,画得有趣、可爱。我跟她说:“你下一次出书,记得一定要题字,还要画插图。”
当初,青霞说自己准备写东西时,我送了她一套名作家限量版的万宝龙笔,鼓励她坚持下去。我相信她能写出好文章,相信写作能陶冶她的性情。现在证明确实如此。
青霞懂得交朋友
青霞能把书写好,和她懂得交朋友也有关系。她一旦结交了适合的朋友,就会很投入,也会在朋友身上吸收到很多养分。
我曾经介绍几位朋友给她认识,其中一位是台湾作家龙应台。我特地介绍青霞和龙应台认识,首先是因为她们都是台湾女人,共同语言会很多。当时龙应台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后来在香港大学做驻校教授。我觉得龙应台身上有很多文学、文化的东西,青霞会很喜欢而且很受益。反过来呢,青霞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和龙应台分享,比如女人怎么化妆、穿衣、打扮。结果,她们真的很聊得来。给她介绍的另一位朋友,是香港知名的文化人马家辉。他一直在给《明报》写专栏,对写文章很有经验。后来,青霞每次写完文章都会发给马家辉,问他的意见。青霞明白什么样的人能为她的生命增光添彩,知道如何从朋友身上学到新东西,进而更好地提高自己。
不知不觉间,我和青霞已经相识30多年了。在我们的交往之中,有的东西是我熟悉一些的,我会提醒她;有的东西她更熟悉,她就会提醒我。这么多年来,在对方生命中的一些关键时刻,我们都在一起。我见证了她在美国旧金山的婚礼,她生孩子时,她父母过世时,我都陪伴着她;我自己婚礼时,我母亲过世时,她也在我身边。我们还经常一起结伴去旅行。每当我有困难,面临挑战时,青霞也会义无反顾地站在我身边,支持我。这些点滴往事历历在目,我很感激有她这样的朋友。
她是中国电影的一块瑰宝
如今,我和青霞无话不谈,但我们最初是因为电影相识的。我刚刚开始在电影界工作的时候,徐克跟我说,中国电影有一块瑰宝,如果有机会,我们要让她发光发热。这块电影瑰宝指的就是林青霞。只是没想到不久之后,这个机会就来了。
1982年,徐克邀请当时在美国的林青霞来到香港拍《新蜀山剑侠》,我就有机会第一次见到了青霞——在尖沙咀的一家西餐厅一起参加晚宴。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她人很亲切,我们聊得非常投缘。
后来在拍摄《新蜀山剑侠》时,我开始更多地注意林青霞。那时她有一个造型是穿着全身红色的衣服,头上戴着类似戏曲中的一个大绣球,并且化了很浓的妆。这给了徐克很大灵感。我还记得他后来写道:“她这个造型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角色,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拍这个角色。”那个角色就是东方不败。直到今天,青霞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但我印象最深的始终是东方不败。
大家都说青霞是“大美人”,她自己其实不以为然。所谓“大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我觉得,青霞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她的气质和勇敢。如果人们去看她人生不同阶段的照片就能发现,她的打扮样貌好像完全不受时间的限制,很懂得与时并进,并且很勇于尝试。实际上,青霞年轻时经常拍的是“三厅故事”,就是指饭厅、餐厅、客厅里的那些爱情小故事。但是她会在熟悉了这个题材之后突然去拍一部时装戏《爱杀》,也会为了出演《刀马旦》剪短了自己的一头长发。她还有胆量去拍类似东方不败这样的角色——由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的角色。包括在《红楼梦》里反串贾宝玉,她都大胆尝试。不论男女,她都演得非常出色,最终观众也接受了她的这种尝试。在我看来,她之所以这么多年来都如此受欢迎,正是因为她的演出不停地与时并进。
黑色背景前,柔和的光束下,她短发黑衣,映出饱满柔美的侧脸、长颈、V领。这是60岁的林青霞,依然美丽动人,素净温暖。她就这样出现在《云去云来》的封面上,让人们相信,她依然配得上那个称呼——东方“永远的也是唯一的大美女”。
 配图
配图起初她的美并不是这样,而是琼瑶小说《窗外》中江雁容的模样,“一对如梦如雾的眼睛、带着几分忧郁;两条露在短袖白衬衫下的胳膊苍白瘦小,看起来可怜生生”。第一次读到这句描写,17岁的林青霞也禁不住心想:“这不就是我吗?”
第一部电影就一夜成名
与邓丽君、张艾嘉、李安、侯孝贤等人一样,林青霞也在台湾眷村长大。她1954年出生,祖籍山东莱阳,一个姐姐留在了大陆,而她和哥哥、妹妹都出生于眷村。
上初中时,台湾童星谢玲玲正当红,林青霞很羡慕,有一天她问三姨:“是当中国小姐好还是当明星好?”17岁时,她没考上大学,只好去上补习班。一天,她和好友张俐仁到西门町去拿订做的喇叭裤,路上遇到一个男人,问她们想不想拍电影。那时台北的西门町类似于今天的北京西单,漂亮姑娘经常能收到星探们送上的名片。于是两人收到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杨琦。
过了些日子,两人无聊的时候想起这事,就跑到外面给杨琦打电话。电话那头,杨琦告诉林青霞:再找4个漂亮女同学,拍一场游泳池的戏,大家掉进去再爬上来,“若隐若现地看到你们的身材”。
这句话把林青霞吓得不轻,马上就要挂电话。杨琦就问她想演什么,林青霞说只能演学生。又过了几天,杨琦又来电话:带她们到八十年代电影公司见导演宋存寿、郁正春,他们正在给《窗外》找演员。
林青霞回家说起拍电影的事,不料父母、哥哥极力反对,林妈妈直接躺倒在床,病了三天。以为自己也就演个路人的林青霞打消了拍电影的念头,但她还是陪张俐仁去试了镜。不久消息来了,女主角江雁容是她的,林青霞大吃一惊。这下不管父母怎么反对,她都不肯放弃了。
林妈妈搬出五六十年代香港女星林黛和乐蒂的例子,证明“最红的明星到头来也是以自杀收场”。电影公司几次派人来游说都被赶走,直到来了一位山东老乡,并且由林青霞再三保证一定洁身自爱,父母才勉强答应。陪女儿去见导演的那天,林妈妈把剧本上所有吻戏都打了叉,导演说:“拍吻戏可以借位(利用角度拍出接吻效果)。”1972年的夏天,还未成年的林青霞由母亲代签了人生的第一份电影合约。
导演骗了林妈妈,这部戏拿走了林青霞的初吻。那天男主角胡奇教她怎么拍吻戏:把牙齿合上,嘴唇张开,“其他交给他”。结果两个人的牙齿磨得咯吱响。摄影师陈荣树评价道:“她像个木头。”但这些都敌不过第一次拍戏的新奇感。林青霞每天“飞”回家,跟母亲讲拍戏的趣事。有一次母亲对她说:“希望你以后都这么快乐。”
1973年夏天,《窗外》在香港上映,林青霞一夜成名,自此走上电影路。很多年后,她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林青霞 云去云来 窗里窗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