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叶嘉莹:诗有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腾讯儒学
腾讯儒学专访叶嘉莹先生:诗词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叶嘉莹:诗词对我来说,这个是一个很长的历史的问题。我读诗词的时候非常小,我大概四五岁还没有正式入学就开始背诗了,词是我大概年长一点才读的词。我当时读诗词其实只是觉得它的声调很好听,我对于诗词的接受可以说分成很多不同的阶段。
我接触诗词是很早的,我从小就听我们家里的长辈吟诵,所以第一个诗词给我的是音声的美,它有一个声调,吟诵起来也很好听。那我们家里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本来我的伯母很热心,说你喜欢诗词,我教你读吧。打开《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因为它是按照诗的体裁编的,开头是五言古诗,是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是一种有比喻,有寄托的诗,而且是古诗,声调也不是很好听,所以我伯母教我读它,我也背了,可是我觉得我不喜欢。但是我既然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已经认了字,我认字是非常早,很小我父亲就教我认字号了,所以字我都认识。那我就自己翻来翻去地看。
我就翻到一首李商隐的《嫦娥》,它的题目就叫《嫦娥》。那我小的时候都听说过嫦娥的故事,他诗里边写“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我当时以为我懂了,“云母屏风”,这个屏风,我们家里边我看过;云母石,这个石头我也知道,因为我们旧的家庭,那很多太师椅的背后都镶一块石头,虽然不一定是云母石,是大理石,都是石头,所以我知道云母屏风是镶着云母石的屏风。那在屏风里边有蜡烛的影子,这我也知道,“云母屏风烛影深”。说“长河渐落晓星沉”,说天上那个银河慢慢地消失不见了,那个破晓的东方的启明星也不见了,那就是慢慢天就亮了。然后他说“嫦娥应悔偷灵药”,说嫦娥应该后悔她当年偷吃了灵药,这个故事我也知道,说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后来就飞升到月宫里面去了。所以我想这个屏风我也知道,这个云母我也知道,这个天河我也知道,这个晓星我也知道,嫦娥奔月我都知道,我觉得这是一个故事,念起来挺好听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其实我当时不是十分的太懂。这是我小的时候,就是从声音、我认识的这些事物,我也觉得这首诗很美。
那么这个事情过去了很久,当我结婚以后,到台湾,经过了白色的恐怖,也受了很多的苦难,而且在白色恐怖之中,我是无家可归,没有房间不说,连个床铺也没有,而且这种痛苦不能跟人说,因为亲戚朋友都很害怕白色恐怖的牵累,所以我过过一段很艰难困苦的日子。
等到三年多以后,将近四年,我先生被释放出来了,那就证明我们没有匪谍的嫌疑,就有台北邀我去教书。那个时候我教高中的语文,课本里边有一篇选的是《资治通鉴》的“淝水之战”,说是前秦苻坚这个国主就坐着一辆云母的车,那我就给学生讲,我说这个车应该是车窗上镶嵌的有云母石的,这是一种很贵重、很高贵的一种车。那我给学生讲完了下课,我就要搭公共汽车回家,我要一路上走,走到那个公共汽车站。我一边走,我就从这个云母车想到李商隐的云母屏风,想到我小时候背的这首诗,说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我忽然间对于第四句有了很深的感动。因为你想,嫦娥跑到月亮上,这个月亮它是悬挂在空中的,没有一个依附之处,上边是蓝天,下边是碧海,所以碧海青天,在碧海青天这么辽阔的宇宙之中,它孤独地悬挂在空中,没有伴侣,这种孤独和寂寞,我忽然间体会了,李商隐这首诗不是只写一个嫦娥的故事,也不是只写一个闺房或者书房中的风景,他写的是他自己的那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所以那我就慢慢地体会了。
然后我后来不久以后,我就被邀到台湾大学去教书,然后我就担任诗选和词选的课程。那么我要讲诗选和词选,就跟我小时候读不一样了,小时候读自己喜欢就随便背,那么给学生讲呢,就要比较仔细深入地来讲解,所以我就对于诗词有比较更深刻的、更细致的一种体会。
像我给他们讲杜甫诗,《秋兴八首》,说是“夔府孤城落日斜”,这个读诗要很讲究声音,这个倾斜的“斜”字押韵是念xiá,是在麻韵。“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那我就讲杜甫,说当时他在四川住了很多年,但是他老年想要回到故乡,他想要回到长安,他就想顺着长江,所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是他坐着船经过长江三峡的巫峡的时候,那时候地方也不安静,还是有很多战乱,那杜甫就羁留,就说不能前进,就留在巫峡(夔州)了。所以在那一年的秋天,杜甫就写了《秋兴》。这个兴起的“兴”有几个读音,说动词,我们说兴起了,复兴了,这是兴(xīng)起。但是当它(是)名词的时候,就念作xìng,所以不能念秋兴(xīng),是秋兴(xìng),就是我在秋天,面对秋天的景物,我内心的一种感动。所以他说的是“夔府孤城”,当时这个长江三峡在当年是夔州的地方,在夔州这里,夔府,远远地可以看到白帝城,是一个孤城,夔府孤城落日斜,这个落日已经西斜了,“斜”字也不能念xié,押韵念xiá。如果你不按照押韵的字念,这个诗就很不好听。他说“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他希望回到长安,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够回去,所以他说我怀念长安的时候,我只能向北方长安所在的地方遥望,我就想那北斗星,那个斗柄所指的那个方位就是我所怀念的我的故国,我所怀念的长安,所以“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那个时候我到台湾大学去教书,那是大概50年代初,大概1953年,那个时候台湾在白色恐怖之中,不但我先生被关了,我也被关了。那那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够跟我们的故乡、老家都不能通信了,都不能来往,一切都断绝了。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很怀念故乡,我就常常做梦回到故乡,但是我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我的老家,当时叫北平啊,我的家人、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都在那边,所以我说“每依北斗望京华”,那时候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真是讲到这一句非常地感动,几乎要落泪的这样的感觉。所以在我的生活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当我给学生讲授诗词也越来越要仔细地分析的时候,我觉得我对诗词有了比较深刻的一种理解和感动。
我觉得诗歌里边是有一种生命,虽然是我们距离唐朝已经很久远了,但是你读杜甫的诗同样有感动,所以我就想到杜甫还写过一首诗,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说我读宋玉的诗赋我很感动,我了解宋玉的悲哀。辛弃疾有一首词,说“老来初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他说我年岁老了我才懂得陶渊明诗里边那一份情意,他说我昨天晚上就梦见了陶渊明,我想陶渊明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所以诗歌是有生命的,它自己有生命,所以杜甫读到战国时候的宋玉的诗赋他会感动,那么南宋的辛弃疾,他读到晋朝的陶渊明的诗也会感动,所以诗歌本身有一种生命,那个生命到现在也是活的,只要你真正能够理解这个诗人的生平,他的情感、他的生活背景,你就会感动。而且不但是你感动于他,这个时候你所感动的就不只是杜甫当年的感动,你的感动是被他感动了,可是这个时候就带着你自己的感动了,你自己的感动就有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了。所以诗歌里边不但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而且是生生不已的,是一可以生二,二可以生三的。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叶嘉莹 诗词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