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浙江大学宋画国际学术会议:发现宋画之美
刘松年画《罗汉图》三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 陈韵如
北宋中期郭若虚论佛道人物,曾谓“近不及古”。实际上,《罗汉图》于宋代发展中,则仍有引人注意的成就。刘松年画《罗汉图》三轴,皆有“开禧丁卯(1207)刘松年画”款,各画一罗汉于树石山水或庭园景观之中,推测应属十六或十八罗汉轴有关,是南宋内府藏品。本研究首先将考察刘松年画罗汉三轴的画风源流与特色,关注其与日本所藏罗汉图组之比对。例如,近年经重新拍摄公开的大德寺五百罗汉轴,画中有多项母题可与刘松年画轴相较,借以进一步说明刘松年的创新与融贯成果。其次,拟说明刘松年罗汉图的新画风,是蕴生于南宋宫廷内府收藏与南宋院画成就,透过与大理国梵像卷之比对,进一步阐释其与蜀系罗汉图像的可能关联。最后,将重新考察刘松年罗汉图像与其功能的可能关系。
婴戏、辟邪与采药:寻觅宋画中的端午扇
中央美术学院 黄小峰
作为存世宋画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团扇画究竟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被绘制、观看与使用?本文着眼于端午节与画扇的关系。我将通过几个主题来分析可能的端午画扇。
一、 花草主题。端午节前后的时令花草,是最为普遍的端午画扇的主题,包括蜀葵、石榴花、萱花、栀子花、菖蒲、艾草。此外,并不常见的还有夜合花、罂粟花、林檎、枇杷等。
二、 动物主题。端午的应景花卉常常是作为动物主题的衬景。存世团扇画中有一类表现母子猫、母子犬等小动物嬉戏的绘画,常用蜀葵和萱花来烘托画面的两个重要主题,一是端午,一是母子关系。这显示出端午主题的绘画与女性、儿童的关系。
三、 婴戏主题。“婴戏”是存世宋代团扇画的重要主题。比如“浴婴图”,表现的应为端午节祛除百病的兰汤沐浴。婴戏图中最常见的是描绘儿童在庭园中嬉戏的图像,蜀葵是最常见的配景。此外,从儿童的装束上也可找到对端午的暗示。儿童大多身穿红色的半透明纱衣或裹肚。更换夏季的纱衣是进入端午后的重要礼仪。南宋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婴戏图,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百子图》团扇和波士顿美术馆《荷亭婴戏图》可为代表。我将会论证这两幅画与南宋理宗周汉国公主的出嫁有关,可能就是皇帝赏赐的端午节物。
四、 医药主题。端午节所在的五月被视为“恶月”,因此辟邪采药是所有端午习俗最重要的内容。我将以传为宋人的《观画图》团扇为例来讨论医药主题绘画与端午的关系。最后,我还希望能通过端午团扇这个语境来理解传为李嵩的《骷髅幻戏图》。
从中古佛教版画所见之宋画元素谈宋元转折中
“版画”与“绘画”的互动
莱斯大学艺术史系 黄士珊
木刻版画自十世纪以来盛行于宋、辽、金、西夏、元及日、韩等地,现存作品尤以考古发现及散落各地收藏的佛教版画为数最为惊人,也最值得艺术史学界进一步关注。从“宋画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批佛教版画的质材与主题虽然与存世的宋代主流绘画不尽相同,但其中许多标准化、格套化的母题、构图乃至风格,在在显示其与宋画的密切关系,并揭示了绘画是新兴版画最主要的图像数据库,有助我们管窥已失落的宋画。本文更积极的目的,在以“版画与绘画之互动”的角度,重新评估宋、夏、元之际的佛教版画,如何在挪用绘画元素后,塑造自身的版画语汇,并以其高度流通性和复制性的优势,在宋元转折之际,透过宗教、多民族、区域的互动,进入东亚视觉文化史的主流,并成为与绘画并驾齐驱的主要图像库,甚或反过来成为绘画的跨国图源。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宋画 浙江大学 宋画国际学术会议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