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人每年扔数万吨电视机 垃圾场可见iPhone
分类垃圾必须有终端支持
2009年至今,焚烧、生化、填埋比例由“十五”期间的2:8:90优化为10:10:80。其实到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要不要分类还有一些争议。包括业内,也有人讨论垃圾分类是不是做早了。
新一轮垃圾分类的背景可以概括为:第一,垃圾分类是学习先进国际经验,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必经之路;第二,立足北京垃圾问题,源头减量势在必行;第三,它是结合末端处理设施,适应处理配套衔接的实质要求。
北京2008年之前的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垃圾分类一直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来进行。2009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垃圾处理“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的目标,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和堆肥设施建设。
到2010年,北京启动了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工作,主要就是结合终端垃圾处理设施工艺需要。垃圾分类以分出家庭厨余垃圾为主,厨余垃圾可进行堆肥处理。其他垃圾含水率降低,也可以保证生活垃圾焚烧热值和污染控制需要。
根据北京的情况,先按由简入繁、大类粗分的路线走。因为所有搞垃圾分类的国家都不是一上来就分几十种的,而是先干湿分开。根据中国的饮食习惯,餐厨、厨余比较多,所以干湿分开首要是这部分。现在基本是厨余和餐厨占60%,于是按照国情分了三类: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
垃圾分类从居民家庭开始。家里面只分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因为很多家庭都有卖废品的习惯。有些家庭特别是年轻一代没有卖废品的习惯,小区又配置了可回收物垃圾桶。原来厨余不太能分得出来,2013年慢慢达到5%。
自从有了“垃圾分类”的提法,被骂最多的就是“混装混运”?;熳盎煸说脑蚝芨丛樱扛鍪逼诘闹饕蛞哺鞑幌嗤?。最初是因为只有填埋一个处理手段,进行分类以后,末端没有处理设施来支撑。
那以后,后端开始有设施支撑,餐厨、厨余可以集中或者就地处理,还设了很多分拣中心,再生利用企业也多了,很多高端的处理方式也出来了。这样,回收系统回收量增大,同时有了堆肥和焚烧化处理,速度一下子加快了。
垃圾桶被十几拨人翻过
其实,现在有些小区监测到,一个垃圾桶有十几拨人来翻,最后桶里没剩什么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所以清运垃圾的保洁人员才会有一个判断,觉得没有必要分类清运。
也有很多小区的保洁,因为在居民楼下倒腾垃圾桶产生异味和遗洒而被投诉,所以索性一股脑拉到小区垃圾楼站再翻腾分类,也是造成居民误解的一面。
清运工人很熟练,他们有自己的估算方式,决定分类值当不值当。其实现在混装混运的比例已经很低。
当然,如果居民源头分好,可以降低很多成本。比如纸张的回收是分等级的。如果前面分得很好,没有污染和其他成分,在回收利用中等级就会很高。塑料瓶也是,清洗消毒到位才能确保食品级。如果落到“游击队”那里,清洗不干净或者切割不到位,就会降低品次。
最好还是源头保持物料没有被污染,经过简易处理,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垃圾分类工作主要依靠区县落实。像丰台区、大兴区由专业化公司负责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及分类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日常检查,形成了各环节职责清晰、管理体系完整的管理模式,垃圾分类达标效果显著提高。
垃圾分类对每个人都是一个挑战,我觉得可以把垃圾分类作为一种修行。
中华环保基金会参与我们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多年,李京华主任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在社区做“社会大课堂”活动,一位老大爷问他,我这里有一筐桃,放烂了,怎么分?因为桃肉是厨余,桃核属于坚果应是其他垃圾,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
李主任笑着问大爷,垃圾分类就是要资源节约,您把桃放烂了扔了多浪费!
现在不太提倡二次分拣员,这让居民自觉性变差。希望“绿袖标”能起到指导、宣传、引导的作用。
目前一种主张是要分得更细。事情越复杂就越难推行和坚持,这是常识。有专家援引人类行为学研究说:一个人养成一个习惯最快3个月,一个集体养成一个习惯最快一年,而整个社会养成一个习惯最快七八年。垃圾分类是一个漫长的集体养成的过程,培育的过程。
当然,最好还是从居民源头开始做好分类,国外、特别是德国、日本的家庭都会对一些可回收物进行处理,比如复合纸包装,洗净晾干压平,有利于后期再加工利用。但客观事实是,目前居民参与率到30%就很不容易爬上去了。而且,30%分类的效果可能被70%不分类淹没。
“游击队”占领大部分市场
再生资源这块是由商委系统负责,我们的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对接他们的再生资源回收车进行收集。2009年开始,先在朝阳区选择“三街两乡”,尝试了“以分出厨余为主,共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的办法。
马上覆盖整个北京市不太现实,推动速度太快,末端设施处理能力可能跟不上。到2014年应该能达到居住小区70%覆盖,2015年再做300多个居住小区就能达到80%。
现在做“十三五”规划,但发现重点抓居住小区有一定难度。在单位、公共场所,人们受到组织约束,环境影响,纪律意识就比较强。而在小区里,生活的环境就比较放松。
而且根据国外经验,在局部做这个事情,如果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在作业、运输方面就很难有质量和效率。另外,有些区域做、有些区域不做,人的意识、行为也很难统一。我们目前还在研讨下一步的各种功能区域覆盖计划。
按照“规范前端、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思路,我们也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化站点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16个区县,由22家主体回收企业、15个分拣中心、4700多个回收站点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013年成立了北京再生资源中心,设立规范站点,还有资源车到小区现场收,但更大的市场份额目前还是所谓“游击队”拾荒大军占有。
曾有来自各种渠道的建议,提议收编“游击队”。但是这很难操作。流动废品商贩在废品回收市场化之后,迅速而全面地占领了市场,有些和物业小区打了很多年交道,打个电话就能上门。
所谓“正规军”的一些规范企业,在回收方面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设电话热线、网上收废,但机动性、灵活性、及时性难以和“游击队”抗衡。
“游击队”基本只收高附加值的东西。刚才说到旧家电处理,现在怎么处理电子垃圾,我们也在和其他部门商量。北京其实有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工厂,但是吃不饱,原料都被“游击队”弄到了外地。
“游击队”也是市场行为。北京的废品最早在供销社系统消化,属于特殊行业管理,后来被取消,市场也完全放开。
放开后,废品成了“游击队”的天下。很多“游击队”都带有地域色彩,河南帮、山东帮、河北帮,北京很多地方都有集散地。也要求他们去商委部门备案,但因为不是强制性的,所以备案不多,不太规范。
“游击队”的运作比较成体系,但问题也特别多,偷井盖、电缆去卖;把高附加值东西拿走,剩下的乱丢,就地简单处理,而且都是低端回收、低端处理。
政府要跳出这个圈来
这几年我们有一个整体评估:一是减量化、资源化比较明显;第二,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启动全社会的低碳新生活方式;三是吸引企业参与,改变行业传统,带来整个产业的升级。
现在还是面临好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混装混运、居民参与率低、正确投放率低。我们应该转化理念:不能什么都让政府来做,包括出钱、建设施、发动群众。这些年想的办法也很多,从建到管基本上全覆盖,政府能使的劲全都用了。
要跳出这个圈来,要把政府力与市场力、社会力协调起来。
要利用经济杠杆。现在混合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处理费用已经有价差了,下一步准备拉大,同时对区县建分选、处理设施的给予补贴。
环境治理的原则是,谁污染、谁付费。国外推行了很多年。按袋收费,有个别省市尝试过。实施的后果,是努力几年的垃圾分类成果没有了,甚至有居民把垃圾袋从楼上直接往楼下扔。现在收费,时机还不成熟,当然未来肯定是这个方向。
下一步目标,一个是和末端处理设施衔接,提供充足的高质量原料?;褂辛礁鲋氐?,即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的结合,干湿分开。
再生利用充分,自然也就减量了。厨余也是一个重要指标,2014年纳入首环办考核体系。当各个区县的厨余分出量要打分、作为考核指标时,就会倒逼大家想办法提升分类、减量效果。
总之,源头要减量,能利用的再利用,然后就是资源化的再转化,最后才是无害化处理。
今天还有人说垃圾分类是作秀,像蜗牛爬行。其实垃圾分类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目标,是根据一个城市垃圾成分的变化和末端垃圾处理工艺的比例等进行的适应分类。
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今天,每个人的行动和参与比以往更重要,因为垃圾分类已经和每个家庭、每个人日益相关。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北京垃圾链 北京人每年扔数万吨电视机 垃圾场iPhone 分类垃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