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紫砂陶艺紫砂陶艺
赏析元青花凤首扁壶
元青花凤首扁壶
年代:元
级别:一级文物
方位:首都博物馆4层瓷器展厅
壶身不是浑圆而是扁圆,昂起的凤首作流;卷起的凤尾作柄;展开双翅垂于壶身两侧,而凤身之下一丛缠枝莲花茂盛向上、生机盎然。
元青花这些年名气很大,由于存世稀少,为国际、国内各著名博物馆争相收藏。然而,首博收藏的这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却曾经历尽磨难而重生。
1970年初春,旧鼓楼大街豁口,北京标准件四厂的工人正在城墙下挖土摔砖坯。一个周一的上午,一名铁路巡道工人打电话给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反映说,在北城墙下面发现了青花白地的瓷器。
考古队的于杰悄悄对25岁的小伙子黄秀纯说:北城墙建造于明洪武初年,那底下可是元代地层。这里发现青花瓷至少是洪武年间,可能更早。很重要,咱们一定得去。
二人赶紧向军宣队负责人请示,得到的答复是:“你们这些挖坟头儿的,一三五不抓革命,二四六拿啥促生产咧。”
没办法,只好第二天再去了。
周二,赶到现场的黄秀纯和于杰惊呆了—由于晚来了一天,这批文物已经被“破四旧”了,碎片就扔在两边的土堆里。
“用大铁锤砸的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秀纯的语气中依然弥漫着无尽的痛惜和遗憾。
就是筛也得把它们筛出来!黄秀纯和于杰找来了铁锨,借来了筛子,用了三天把土堆过了一遍,碎片装在箱子里用自行车驮回了办公室??脊哦拥耐旅悄阋黄乙黄锩ζ炊?,有盘子、碗、盏托……十几件中最精美的便数这个扁壶了??墒?,48块大大小小的碎片,只能拼出一半的扁壶,其余的部分只能由美术师魏群用石膏修补,正面的青花纹饰用粉质颜色粗略接笔,背面的花纹则未作处理,呈现石膏原色。由于大家都是考古人员而非专业修复人员,黏合并不精细,接缝清晰可见,大家开玩笑说,这是二凤的姐姐—大凤(缝)。在随后的30多年里,元青花凤首扁壶便以这残缺的样貌出现在《考古》杂志里、邮票上、展览中,依然引来无数惊叹。当时国内对元青花的研究尚少,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极为珍稀,这批元大都出土的青花器皿便有了不同寻常的价值。
2004年,首博将扁壶送交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进行了历时13个月的修复。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凤首扁壶宛若新生,可以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它的美丽与珍贵—此器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扁壶造型,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捏塑成型,壶身为雕镶成型,最后合成整体,制作工艺繁缛。造型构思别具匠心,整体画面饱满,纹饰生动流畅,釉质莹润。青花料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绚丽浓艳,略有晕散,铁锈斑特征非常明显。它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青花图案装饰与造型工艺相融合的体现,是元青花瓷的代表作之一。
根据已知的资料,青花凤首扁壶存世仅两件。2009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展出了一件藏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其器型与首都博物馆藏凤首扁壶相似,凤尾不同,与首博这件一凤一鸾,壶流、壶柄亦有残损,从工艺水准看各有千秋。
相关资料:
元代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采用一种进口的钴料绘制,这种彩料的成分高铁低锰,高温烧制后青翠浓艳,并形成含铁的结晶斑,过烧则出现晕散,形成类似于水墨画的效果。青花瓷在元代中期开始大量烧制,其中用于外销的产品如大盘、大罐、梅瓶等,器型高大,纹饰繁密,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而供给元代宫廷及贵族使用的大部分器型较小,纹饰疏朗,元大都出土的元代青花都属于这一类。
编辑:付裕
关键词:青花 扁壶 凤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