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深厚的人民情怀 坚强的中国力量
8月10日,人们在云南鲁甸地震的震中地区龙头山镇举行哀悼活动。当日上午10时,哀悼云南鲁甸“8·03”6.5级地震遇难同胞仪式在鲁甸县城举行。笛声呜咽,警报哀鸣,省内各地群众默哀3分钟。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11日讯 时间在这里定格: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
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
一场6.5级强烈地震骤然降临。顷刻之间,大地震颤,山石迸溅,房屋垮塌,生命消殒———
鲁甸之殇,中国之痛!危难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断决策、科学部署,带领广大军民同灾难展开了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显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永恒的执政为民宗旨、不变的生命至上理念,灾难中凝聚起伟大的中国力量
鲁甸地震是2000年以来,云南省境内发生的最大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极震区烈度高达9度,与2013年芦山7级地震震中地表震动水平相当。加之地震波及范围广、震区人口稠密、多数房屋抗震性能差,导致人员伤亡惨重。
灾情牵动中南海,党与人民心连心。
得知震情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要求有关方面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密切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表达着总书记的深切牵挂,体现着党执政为民、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4日一早,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飞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号令!
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地震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灾区群众,指导救灾工作。与此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率领工作组火速赶赴灾区。整个应急救援系统迅速高效地运转起来。
时间就是生命!
震后10分钟,云南省武警总队官兵携带各类物资装备向震中进发。震后3个半小时,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全国各分队集结完毕。地震局工作组出发,国家救援队出发,国家卫计委医疗队出发,公安消防官兵出发,通讯、电力、道路抢修人员出发,首批救灾物资启程……
不同的队伍朝着同一个方向集结———鲁甸灾区。不同的人群怀着同一个信念———为了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绝不放弃,绝不抛弃。各路救援力量谨记总书记“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不惜一切代价向震中突进,一场抢救生命、抗击地震灾害的战斗打响了。
有一种信仰叫忠于人民,有一种担当叫挺身而出———
“大家快点撤离到广场,照顾好老人娃娃,快,快!”“党员干部站出来……”
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带领干部群众徒手救出15位被掩埋的乡亲,安全转移3000多群众。
“大家不要慌、不要怕,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坚强,要团结起来开展自救,党和政府很快就来帮助我们了。”唐正云安慰着受惊的群众。
是的,在地震发生一个多小时后,救援队即赶到了现场。
鲁甸县也行动起来,迅速发动基层党组织904个、党员12536人,投入抗灾一线;巧家县发动基层党组织1680个、党员9600人,及时组织灾情排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要始终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大实践,站好先锋岗、争当排头兵……”危急时刻,鲁甸县委发出《致全县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公开信》。
灾难中,共产党人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云南鲁甸地震 众志成城 伟大的中国力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