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人艺《雷雨》"公益场"变"爆笑场" 主演发牢骚观众很委屈
【事件发酵】
有人力挺,有人呼吁良性思考
人艺出品的《雷雨》竟然被观众笑场,其严重程度令主演“忍无可忍”,此事立刻在网络和业界掀起一场“雷雨”。记者发现,业界声援声不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表示:“杨老师,不能放弃。文化艺术教育社会大环境使然。同样的故事,《雷雨》、《家》在如今的影视艺术中,都成为浪漫的高富帅故事和忍辱负重、家国第一的道德教化。新文化和思想解放的文化成果已经基本被屏蔽了。但坚持,才有可能。”央视导演哈文也表示,“支持杨立新”。央视评论员杨禹认为:“可以生气,不要放弃。大浪淘沙,自有沉淀。”编剧王丽萍表示,“《雷雨》在上海一票难求,支持杨立新”。
有人愤怒,也有人认为是契机——网友“吕彦妮ELLE”一语双关:“在这个时候,观众走进剧场看这样一出戏,其实就是一个误会。我们不懂那个时代,也不懂他们为什么爱,又为什么死。我们只配看到一个悲剧的皮囊和一张张僵化了好几十年的脸谱”;“大脸撑在小胸”认为不必归罪于观众品味,“格格不入未必因为审美,也许源于价值观改变?!独子辍返甏?,社会多束缚禁锢,作品宣扬叛逆突围。现在和平年代,价值观有所回归,《雷雨》故事要是首发论坛,大家没准骂繁漪出轨作死,骂鲁侍萍不自重活该,骂周冲幼稚小清新,骂鲁大海愤青鸡血狂……价值观在变,这很正常”;“戏剧大盗”认为:“有观众指出剧中浓重的年代感导致了这一结果。很多人也开始反思年轻观众的文学素质等等。这也暴露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当经典作品遇上它最年轻的受众时,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从而成为每一代年轻人心中的经典?”
田沁鑫在接受采访时就曾经提到,英国为什么出了个莎士比亚,“我每年都要去参加爱丁堡戏剧节,感受最深的是,不是因为有了莎士比亚才有了现在的文学英国,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注重文学的国家,所以才有了莎士比亚,英国人600年的传承里,很注重对年轻人文学性的培养”。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说过,自己特别爱用英国演员,因为他们的文学性和语言逻辑非常强,拿起剧本就是50%的文学认识。田沁鑫说那是因为英国人从小接受戏剧教育,“小学就有戏剧课,中学一定要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爷爷和孙子的课本是一样的,传承从来没有断过”。
因此,杨老师们出于艺术家的自尊要愤怒罢演,当然令人理解,但有两个问题应该搞清楚——一,年轻人们除了观剧礼仪课没有学好之外,是否更缺乏的是必要的文学准备?二、“经典”的表达方式是否与当下或者未来的主流观众存在审美错位?经典如《雷雨》,大咖如人艺,被爆笑是让人“气不过”,但愤怒之外,恐怕更应该做的是冷静思考。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人艺《雷雨》 雷雨遭爆笑 公益场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