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画医传奇:指尖上的古画装裱修复术
记北京王氏古画修复技术的四代传人
时光倒回20世纪50年代,在颐和园典藏大量历代名家书画的库房里,总能听到一对父子激烈的争论声。
由于国内当时并不具备修复油画的条件,因此,在面对那幅荷兰宫廷画家华士·胡博为慈禧太后画的油画像时,这对父子的争执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后,他们爷俩儿商讨出来“最佳妙招儿”,就是用修复古画的技术来修复油画。而这一修一补,则让这幅油画又安安全全的保存了近50年。
这对叫做王殿俊和王庆仁的父子,与北京城里祖祖辈辈的“手艺人”一样,不仅有着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样独门秘笈“古画装裱术”。
人民政协网 王西
陈半丁作品装裱前
陈半丁作品装裱后全貌
祖传四代的书画装裱术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几位重新修缮这幅油画的国外油画修复师看到当年修补之处时的惊叹表情。”坐在北京画院装裱室中,王氏装裱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旭说:“他们没有想到,用中国的古画修复技术,可以把一幅油画保存得这么好。而我,那时也是第一次见到爷爷和父亲一直揣在心里的‘秘密’。”
“当时,这幅油画在古物南迁的过程中受湿潮而画布腐烂、油彩脱落、损坏得非常严重,必须尽快修补。但由于国内并不具备修复油画的条件,经过反复研究,他们爷俩儿最终决定用修复中国画的技术来修复油画,他们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材料来修补画布破损处,对其进行还原。你猜是什么?”王旭笑着说:“试了很多很多种材料,最后用的是韧性和强度都很好的高丽笺?;拐姹鹚?,从外面还真是看不出来是用国画的方法补过的。他们的活儿可真细。”
“活儿细”是王旭对已跟他学艺14年的外甥徐建光的要求,也是父亲王庆仁对他的要求,更是爷爷王殿俊对父亲的要求。
“据我了解,这幅油画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幅用修复国画的方法修复的油画,夸张点说,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旭笑言:“为什么我敢这样说呢?因为古人没有修复油画的记录,而现在的美术教育极为先进,专门的油画修复专家很多,也不会让装裱国画的专家再去修复油画。因此,这件事儿在装裱行里,也算一个奇闻,但是,我们从不轻易提起。”王旭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家传教育:“书画装裱,不是靠嘴,而是靠手艺吃饭,一定要精益求精。”
其实,这要追溯到将近100年前。1924年,16岁的王殿俊正式拜师“玉池山房”名师马秀严、赵叔云门下,成为这两位清代宫廷皇室装裱书画高手的入室弟子,开始学习装裱技艺。拜师后,勤奋好学的王殿俊很快便得到了书画界的认可,当时许多名家都专程来找王殿俊装裱书画。20多年后,王殿俊自立字号“华轩阁”,并教授他的长子王庆仁技艺。
这期间,由于和什刹海旁火神庙的主持交好,王家父子的“华轩阁”的牌匾就挂在火神庙的配殿里,加上技艺精湛,京城装裱界便逐渐有了“北王”之说。北京城里的文人墨客便经常到此品茗赏画,王家父子也作为宫廷装裱技术传人,名气被社会各界越叫越响。
转眼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爷爷和父亲两个人被指派到颐和园修复库存的大量历代名家书画。这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修复工程。”王旭说:“当时,颐和园的负责人曾拿出一件乾隆时期巨幅缂丝无量寿尊佛像请爷爷和父亲装裱,这件作品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缂丝作品,技艺复杂,而且作品很大,又是镇园之宝,上下的天地杆是用一根房梁从中间一分为二制成的??梢运的讯确浅4?。”但当时,他们也没想那么多,爷俩儿咬着牙接下了任务。“在眺远斋,爷俩用了3个月,绞尽脑汁,将这幅缂丝作品修缮完毕。”王旭说:“没想到,把这幅作品搬到仁寿殿时,竟然动用了三四个小伙子才抬过去。”
从此之后,他们爷俩儿在颐和园一住就是十年,将颐和园里的明清书画藏品一一修复完成。
待到20世纪70年代末,王殿俊退休,他们在烟袋斜街开了北京第一家“五七裱画组”,也就是后来的“烟袋斜街裱画店”。这多少使得烟袋斜街成为“文革”文化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当时,大收藏家张伯驹、启功都是那里的???。启功先生曾说:“老王师傅啊!到了你这我就不愿意走,我就愿意闻你屋里的墨汁浆糊味,别地儿没有??!”吴冠中先生也曾经专门在《北京晚报》撰文《烟袋斜街裱画店》对王殿俊的装裱技艺,为人品德作了高度评价。更有甚者,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先生专门拜王殿俊为师研究书画装裱技艺。
“我们家的故事,就像所有的中国传统技艺一样,是随着父辈的努力而薪火相传的。”王旭说:“书画装裱,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门手艺,也是一份责任,是伴随着家族传承而持续发展的。说是指尖上的技艺,一点都没错。”
1988年,王旭来到北京画院,开始跟随父亲王庆仁学习装裱技艺,2001年王旭的外甥徐建光,开始随王旭学习装裱技艺,至此王家装裱技艺传至第四代。
“旧不惧烂,新不惧大。”这是王氏几代人从事装裱练就的本事。时代在发展,书画的尺幅也越来越大。在北京画院裱画室,王旭和徐建光装裱完的巨幅书画卷起来后只能找超长的大公共汽车运输。但装裱过程,只有王旭和徐建光两个人。寂寞之道,不仅在书画创作,同样也在装裱。
“当然,最令人开心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爷俩用20秒的时间向全世界展示着书画装裱这种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精华,这不仅是几辈人心血的结晶,也是古老艺术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徐建光说:“虽说只有20秒,但我和舅舅拍了能有半年多,又和组委会的导演们通力合作,最终才将卷轴的古老形式呈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编辑:付裕
关键词:装裱 王旭 书画 修复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