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一位名医和他的履职情怀
林绍彬,福州市第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导。1982年8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长期工作在基层医院临床岗位。心血管内科、二维超声心动图、电生理、心脏起搏器是他的特长。他担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委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分会常委;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急救分会主委、心血管分会副主委等。1995年4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福州市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福州市政协副主席。
林绍彬以广阔的视野积极建言献策,聚焦百姓关切,呼吁医疗体制改革和探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其执笔撰写提案达100多件。其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6年多来,共提交了46件提案,提案中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和采纳。
■■“半夜院长”
林绍彬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东瀚镇。其父亲是村里的老支书,父亲的勤劳朴素、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身为一个地道农民的儿子,他从小与大海田畦为伍,无论是上山种地瓜花生,还是下海捞鱼虾养殖,风里来雨里去,他都能坚持边劳动边读书,艰苦的生活环境也磨炼出林绍彬坚毅果敢的性格。有一次,他骑着自行车在山路上摔了个头破血流,缝了十多针,住院半个月,乡村欠发达的卫生条件让他从此立下了从医的志愿。
1977年高考恢复后,他如愿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五年的刻苦学习为他今后成为一名好医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成为莆田市医院内科住院医生、福州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急救中心主任医师等,开始了为病人解除痛苦忙碌劳累又无怨无悔的职业生涯。
医生的工作让他感觉到如鱼得水,来自农村的他特别能体会到农民看病的困难,在门诊时常常为了病人的诊疗而工作到下午两三点还顾不上吃饭。特别对从边远山区慕名而来的病人,他是宁可不下班也要把病人看完。林绍彬所从事的心血管专业原本风险就很大,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他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曾经有人问他:“你一天到晚这么忙,不累么?”他总是说:“累!但是把病人看好了,再累也值得!”
勤奋和努力成就了机遇,林绍彬走上了副院长的领导岗位。作为副院长,他所分管的业务是医院里最艰苦的工作之一。上任之后,他更没有了下班的概念,特别在出现突发事件、群体伤亡时,总是没日没夜地干,有一次福州连江县发生重大车祸,转来20多个伤员,林绍彬在医院一口气呆了三天两夜,回家时疲劳得连路都走不动了。重危急难病人往往在夜间发病,所以常常在三更半夜接到电话,他总是立即动身前往医院,一干就到天亮。当黎明的晨曦印上天际时,他才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但脸上总会多出一份欣慰的笑容,因为生命又一次战胜了死亡。他的辛劳为他在医院里赢得了一个美誉:“半夜院长”。
1996年,林绍彬主动申请参加援藏医疗队,工作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高原的医疗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但是林绍彬用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工作博得藏族同胞的好评。有一天夜间十点,突然一位中年藏胞因肝硬化大出血昏迷休克送到医院。林绍彬闻讯赶来边抢救边求援,大家群策群力,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病人终于转危为安,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病人出院时藏胞们感激地把雪白的哈达献给了林绍彬和他的同事们。藏胞们称赞他们是雪域高原的神医,在他们离开西藏时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地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医疗工作是一项集体劳动。林绍彬深知只有大家共同提高才能形成一个高层次的知识团队,才能发挥更高更好更有效的作用。为此他带头组建了第二届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急救学会,团结仁人志士,广纳人才,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把中西医结合急救工作在学术上规范整合起来,经常开展闽台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由于他工作出色,该学会连续几年被省医学会评为先进学会。同时在内科领域,他也因为自己出色的业绩与资历担任了省、市有关学会的许多重要学术职务,他把这些看成荣誉也当成一种责任,鞭策自己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分钟就是一条命”
“对于危重病人抢救来说,一分钟就是一条命。应该尽快出台、实施相关措施,让医生可以放心地救死扶伤。”林绍彬委员在2008年全国政协会议小组发言中的这句话,被媒体评为当年全国两会上最动听的十句话之一。林绍彬对此谈起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一次120送来一个大动脉断了大出血的危重病人,当时患者失血性休克、性命垂危,家人又不在场,无法办签字手续。为治病救人,医院急救中心立即冒着风险给他输血、抢救,终于把他的命保住了。但没想到病人苏醒过来后居然兴师问罪:“你们没经我同意,为什么给我输血,万一我感染艾滋病怎么办?”医生们听了心里特别难受。
这件事给林绍彬触动很大。“据我了解,这种情况在全国都很普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既不利于病人的抢救,也给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和隐患,增加了社会不和谐因素。”他说,医院经常碰到“三无病人”(无名字、无职业、无亲属),特别是急诊室,面对意识不清的危急重症病人,家属又不在场,无法对手术或急救措施签字。“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们常常是左右为难:当机立断抢救吧,有违法律程序,说不准就会被告上法庭;见死不救吧,有违职业道德;当然,我们通常是选择救死扶伤,冒着风险抢救病人,但却给医生造成了很大麻烦:一是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危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二是医疗费拖欠,影响了医院救死扶伤的积极性。”林绍彬深有感触。
为此,林绍彬委员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思考,向全国政协提交了提案,建议全国人大应对医师法进行修订,赋予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自主决定抢救病人的权利,并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免予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要提供专门的“三无病人”救治经费,国家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为急救“三无病人”提供资金保障。
2008年下半年,国家卫生部就此问题进行联合调研,并于2010年3月1日,出台了修订完善后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十条明确了“……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为医务人员早期、快速、有效抢救“三无病人”患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出台了《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明确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中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为医务人员应急救治“三无病人”提供了法律依据,使许多急危重及“三无病人”得到及时救助。同时,《规范》也促进了全国的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软硬件建设。而备受关注的执业医师法修订已列入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的立法计划,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的相关法规也将有望纳入修订范围。
编辑:罗韦
关键词:林绍彬 救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