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墓地还够用几年?
墓地围城如何解决
大力推广生态安葬
散布在郊区的44家经营性公墓在保证人们死有所葬的同时,又带来另外一种担忧。墓穴基本以石质为主,无限期扩建下去,会不会出现墓地围城?
也因此,上海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新型殡葬方式,提倡“不保留骨灰”的二次殡葬革命,并鼓励市民使用节地葬等方式。“大家现在都有了节约的意识。你不好吃子孙饭的,公墓方也不能把地都用了。”高建华感慨。
3月29日,一年一度的上海“海葬公祭日”在滨海古园举行。这已是上海连续第七年为海葬者举行的集体祭奠活动。据统计,自1991年上海举行首次海葬以来,总计已举办了237次骨灰撒海仪式,共有约2.8万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里介绍,上海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始终倡导现代文明、绿色环保的安葬形式。近10年来,又积极探索生态安葬,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这其中,海葬是最生态、最节地的葬式。海葬者的选择为子孙后代节约的净土地已超过125亩。
林毅说,目前,生态节地葬在古园的葬式比例已经超过10%,并且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但即使如此,目前上海选择新型殡葬的市民仅占三成。“我们希望在2020年底时能达到40%。”高建华介绍。
上海采用了多种推广方式。如骨灰撒海,不仅不收费,还有政府补贴,目前为每位海葬者提供2000元补贴,其中1000元定向购买6位亲属出海的费用。据介绍,上海还计划于年内出台新政,给予其它节地葬式每具骨灰1000元补贴。
林毅介绍说,现在,很多人意识到了安葬方式必须改革。
殡葬观念的变革,或许还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但至少,当我们走到滨海古园海葬纪念苑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两行刻字——现代文学巨匠、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巴金与夫人萧珊骨灰于2005年11月25日撒在上海吴淞口;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骨灰在2001年6月2日撒在上海吴淞口。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上海 公墓 墓穴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