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产业对接 产业对接
一个边远山村的种茶致富经
“以前买摩托车只能买二手的,现在不仅买得起小汽车,我们在市区也可以买房了。”广东省开平市大沙镇岗坪村村民梁焕权说,自岗坪村有规模地发展茶产业以来,生活发生了喜人变化。
大沙镇岗坪村曾是贫困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梁焕权说,那时候种水稻产量不高,只够自己吃,很多人都外出打工。
大沙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面,既是开平市革命老区、水库移民区、最边远的山区,又是重点水源?;で蜕⒄骨强绞形ㄒ槐幌拗品⒄构ひ?、保持原生态的乡镇。
2004年,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依据岗坪村山高雾浓、土壤肥沃的特点,在此建立名优茶叶培植示范基地。不少村民开始种植茶叶,梁焕权也投身其中,“刚开始种茶的那几年很难,基本上没收入”。由于当时村民对茶产业缺乏认知,加上村里都是以家庭小作坊的模式种茶,很多土地处于荒废状态,使茶产业难以扩大规模,对村民的增收效益不明显。
2009年,返乡创业者梁小汕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梁小汕介绍,当时村民并不了解茶叶的价值,他就思考如何让这些茶叶产业化、高端化,让大山外的人知道岗坪村也能种出好茶。
于是,梁小汕开始整合岗坪村的茶叶产业资源,成立了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了广东省第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零零散散的茶叶种植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种植。
公司一步步发展成为江门市农业扶贫龙头企业,改良、培育出云南大叶、金萱、鸿雁、白毛等20多个名优茶种?!熬?0年的经营,已经有近80户农户加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也有部分村民成为我们公司员工,带动了本地就业创业?!绷盒∩撬?。
村民梁展方的家里长期依靠他一人打散工为生,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大沙镇将其作为精准扶贫对象,不仅为他提供看护山林的公益性岗位,还依托茶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帮助他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梁展方每个月的收入接近2500元。
同时,借着“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基层党建工程,岗坪村发掘了优质茶叶有机种植的产业优势,村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
2016年,在大沙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梁小汕成立了天露仙源“两新”党组织,与镇政府合作实施“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工程,发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作用,加强农户种植技术指导,推动本地茶叶种植规范化、规?;?、产业化发展。
大沙镇岗坪村党支部书记梁富文介绍,天露仙源公司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村民也很积极,在采茶时节,村民月收入可达7000元。
“双培双带”即由党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依托党员带动发展产业,再由产业带动全体助力脱贫,已成为不少贫困村摆脱贫困面貌的制胜之道。岗坪村的“茶乡先锋”工程正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岗坪村除了少部分党员外出务工和经商外,其余的人从支部书记到基层党员全员种茶、制茶、卖茶,担当致富带头骨干,发挥先锋队作用。据统计,该村现有种茶党员户10户,结对帮带群众13户,带动了40多名村民长期就业。
如今,借着“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基层党建工程,昔日的贫困村现已拥有两家正式注册商标的茶企业、两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共有61户110多人从事茶产业,茶叶种植规模达5000多亩,村民平均月收入从2015年的2000元提升至目前的3000元以上,最高时可达六七千元。
随着当地茶产业的兴起,岗坪村在村民住房、人居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着巨变。
“茶乡”岗坪村的复兴,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巩固脱贫成果。
岗坪村计划推动茶产业和特色旅游、红色人文景观、风情茶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推广“茶产业+互联网+现代物流”的运营模式,让岗坪茶真正走出大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一个边远山村的种茶致富经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