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一自三合”,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四难”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然而,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普遍面临“筹集资金难”“选择项目难”“经营管理难”“市场销售难”。
为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激发他们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灵璧县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创新“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有效破解了“四难”。
2019年3月,灵璧县根据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安排,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贫困县党政正职干部研讨班)就灵璧金融扶贫“一自三合”经验做法做典型发言。同年10月,灵璧县金融扶贫实践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目前,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灵璧县“一自三合”模式。
“为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我申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购买了能繁母猪3头和饲料、疫苗等物资,经过两年发展,从20多头发展到100多头,年盈利近20万元?!绷殍迪赜菁缰烨糯迤独ЩЯ跚诹樗怠O袼庋窘枰患贾ぃ愿鋈嗣宕?,用贷款资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在这个村还有18户。
灵璧县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金融部门在强化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做到“应贷尽贷”,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给予最高5万元信贷额度支持,鼓励获贷贫困群众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生产习惯,以“户贷户用自我发展”的方式,独立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贷款做产业,跟着合作社,走稳增收路?!蓖谟菁纾独ЩТ拗剧庾叩氖恰盎Тв煤匣锓⒄埂钡穆纷?。他获得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之后,与乡里的益新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伙发展肉鸡养殖协议,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回收产品。目前,崔志玮年出栏3.5万只肉鸡,年收入约10万元。
灵璧县引导和帮助贫困户与贫困户、一般农户、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合伙发展关系,开展代种代养、租赁、托管、订单生产等合伙经营,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使贫困户在参与中学有标杆、干有标准,学习技术、学会经营。该县重点摸排具有带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1000余家,按照辐射半径3公里的带贫能力,遴选200余家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
大庙乡沟涯村贫困户赵雅丽使用3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从事竹制品加工,当年增收5000元。此后,她和另外18户贷款贫困户抱团成立竹枝加工专业合作社,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每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这19户贫困户选择的是“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贷款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面临的原料采购成本高、生产经营管理难、销售利润流失大等问题,根据信贷资金流向和地缘关系,梳理相同产业,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鼓励贫困户以扶贫小贷资金入社或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户贷社管合作发展,开展规?;⒈曜蓟芾?、品牌化销售,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产业盈利能力。
在尹集镇,17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1家村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107户贫困户带着535万元扶贫小贷资金入社并共同参与经营管理。在政府引导下,17家合作社抱团,与镇域内的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协作,成立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联合社,助力贫困户稳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这种模式称之为“户贷社管合营发展”。由于引入和发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信息、销售和服务优势,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怕亏本折钱”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合作社和贫困户资金安全、稳定收益和生产就业能力的提升。灵璧县整合产业扶贫、果业发展、养殖项目补助等各类项目资金,帮助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带贫成效稳定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政策和项目扶持。
“我们不仅把小额信贷的制度设计好、模式实践好,更注重防范金融风险?!本萘殍迪胤銎犊⒕止ぷ魅嗽苯樯埽谕平銎缎《钚糯?,灵璧县坚持底线思维,创新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风险分担和风险缓释等机制,确保“贷得快”“管得好”“还得了”。
灵璧县财政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5366万元,并为获贷贫困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同时探索建立包括农产品收入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大病医疗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于一体的“一张大保单”综合保险机制,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
此外,灵璧县建立逾期风险预警机制,对即将到期的扶贫小额信贷,提前1个月向乡镇发出预警,及时提醒贫困户准备还款资金,逾期的由镇村在1周内清收到位,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
截至今年5月,灵璧县通过“一自三合”模式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8.11亿元,为17604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注入金融“活水”。
“灵璧县推行的‘一自三合’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和贷款风险难题?!绷殍迪胤銎犊⒕志殖ぬ迫袼担庖荒J搅⒆阌谄独ЩУ南质敌枨蠛妥陨硖氐?,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为不同贫困户“量身”选择产业发展模式,保持了贫困户参与实际生产的基本前提和贫困户使用贷款资金的主体地位,“因此,它确保贷款贫困户发展产业有资金、有路子、有项目、有带动、有效益,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可供推广的‘金融+产业’带贫减贫之路。”
关键词: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四难”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