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曾孝濂 把花草画进书本里
与植物画结缘60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师——
曾孝濂 把花草画进书本里(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曾孝濂作品。资料照片

曾孝濂近照。资料照片
人物小传
曾孝濂:1939年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师、工程师、植物科学画家;长期从事科技图书插图工作,已发表插图2000余幅;20岁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参与《中国植物志》植物标本图创作;美术作品曾在世界多国展出,出版《中国云南百鸟图》《花之韵》等画册。
前不久,八十高龄的曾孝濂赶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来看看自己那幅《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为了这幅长2.5米、宽1.17米的植物科学画,他耗时半年记录37种原产中国的植物?!盎?80天,值了!我的任务就是让大家看到画后能感叹一句,哦,原来这些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植物!”虽已退休多年,曾孝濂却丝毫没有闲下来,时常一出差就是半个月——不是为了推广科学画,就是写生创作。
历时30余年参与编纂《中国植物志》,已发表各类科学著作插图2000余幅,设计《杜鹃花》《绿绒蒿》《中国鸟》等九套邮票,又画了100幅花、100幅鸟……从1958年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曾孝濂再也没有搁下过画笔。这几年,他还开始了自己又一项庞大的计划——再画100幅热带雨林大画。“小时候的爱好竟然成了一辈子的事业,我很幸运?!痹㈠ジ锌?,这段与植物画的情缘,一续就是60年。
“无一花无出处,无一叶无根据”
作为全世界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植物学巨著,《中国植物志》全书近5000万字,记载了中国301科3408属31142种植物,仅目录索引就有1155页。曾孝濂和全国300多位植物分类学家、164位插图师,耗时45年才编纂完成。1959年,刚刚工作第二年的曾孝濂就有幸被抽调为植物志绘图员,为植物志画插图。
“《中国植物志》是国之典籍,能够参与其中的插图绘制是我莫大的荣幸。”讲起当年的创作,曾孝濂依然流露出自豪?!澳芡ü易鲆坏闶凳翟谠诘墓ぷ鳎獗沧又盗??!?/p>
1958年,高中毕业的曾孝濂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职务是见习绘图员?!爸髁髋苫遗浪貌缓?,会说你画得跟标本似的;可对植物科学画来说,画标本却是最基本的要求。”曾孝濂说,为了完成《中国植物志》的插图,不少美院的学生被抽调来;但植物科学画的严谨,让很多学生打了退堂鼓,反倒是像曾孝濂这样的植物科学画爱好者坚持了下来……
“其实植物科学画比工笔画更难,一朵花是5个雄蕊还是6个雄蕊?这个不能画错。没有植物学知识做支撑,容易出错?!痹㈠ニ?,植物科学画必须要做到“无一花无出处,无一叶无根据”。
最初,植物志插画一般是对照腊叶标本临摹的黑白线描图,但年轻的曾孝濂认为,插图不仅要画对,也要到大自然里写生,否则没有生命力?!八锪斓己妥抑勒庖馕蹲沤桓迨奔浠嵫映ぃ椿故侵С至宋业慕ㄒ??!痹㈠ニ?,当时在昆明植物园,为了跟花的自然衰败抢时间,他常常一整个上午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全神贯注搞创作。他每画一张画都先用铅笔打草稿,再给植物学家看,确认后才用钢笔着墨。这样大概持续了好几个月,曾孝濂画彩画的能力比早期参加工作时高了一大截。
“每张画都不完美,但到现场画得会好一些”
退休后,曾孝濂依然想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继续用画笔描绘自然。按照他最初的想法,他要画100幅花、100幅鸟,还要画100幅兽类。前两项已“交了作业”,第三项曾孝濂选择了放弃?!白匀唤缰泻苣颜业?00种兽类安静地待在那里让我画,动物园里的兽类,总让我觉得少了些生命力?!痹㈠ニ怠?/p>
画了60多年植物科学画,曾孝濂有自己的坚守。“不能为了好看,故意画错。每张画都不完美,但到现场画得会好一些?!痹㈠ニ担坏较殖?,就没有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第一印象,那种生命的状态就无法感受到?!澳侵指芯趸嵋甲盼业恼龌婊??!痹㈠ニ底约河小扒科戎ⅰ?,画植物一定是先看照片,对植物有了表象认识后,再去原产地观察植物的生长,拿到标本后进行全面解剖……
并非所有的现场都那么容易抵达。为了画好绿绒蒿,曾孝濂爬上海拔4700米的白马雪山,在缺氧的状态下完成了画作。“没有到过那个环境,就见不到真正的绿绒蒿。那种生命的神奇,不到现场是感受不出来的。”
野外写生和采集标本的艰辛超乎人们的想象,与蚂蚁、蚂蟥、马蜂、马路虱子的“亲密接触”更是常事。有次采集标本回来,曾孝濂就觉得身体不对劲,可由于太累倒头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才发现,身上很多地方与被单粘在一起了,一数足足有42个血块?!澳鞘俏冶宦祗ㄒУ米疃嗟囊淮巍!北鹑颂送龋稍㈠ト创盼⑿?,仿佛在讲述自己的幸福往事。
野外写生最危险的是遇到蛇。有次野外科考遇到了呈攻击状态的眼镜蛇,曾孝濂没躲,反而拿出相机拍下了那一瞬间?!笆潞笸樗?,离那里最近的医院足足有两个小时,要是被咬了,后果不堪设想……”
“我想用画笔讴歌自然,让更多人来关注自然”
如今,植物科学画可以用电脑合成,但曾孝濂依然认为手绘不可替代?!坝玫缒宰龀隼吹幕?,终究是呆板生硬了一些。”现在,曾孝濂越来越多地从单纯地画生物转为画“生态”?!拔蚁胗没授└枳匀?,让更多人来关注自然?!彼?,“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也不是旁观者,而是其中的一部分?!?/p>
曾孝濂说:“科学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那儿,它就能迸发出生命的力量。我不期盼人人都喜欢这些画,但希望看画的人能关爱这些大自然里的生命?!彼芟不短招兄哪鞘鬃悦闶骸叭松斓丶洌髯杂匈鞲?。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毙幕扯源笞匀蛔畲空孀钤嫉墓匕参锘?、推广植物画,是曾孝濂这辈子唯一的“大事”。
除了创作,曾孝濂也会时不时地当评委、做讲座?!八孀拧吨泄参镏尽繁嘧胪瓿?,我们这个行当的人,退休的退休,转行的转行,我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触科学画这个画种?!闭饧改辏簧俨渭颖热幕魅盟恳恍?,年轻人的涌现让他仿佛看到了植物画的春天?!暗毕碌哪昵崛擞辛烁嗌竺浪咔?,能唤起更多人对大自然的认同感和亲切感?!?/p>
不过,曾孝濂有个信念:“不必要的社会活动,能少参加就少参加?!薄盎娜?,还是要靠画说话?!痹㈠ハ不豆露?,“孤独时能从大自然中学到更多。”
年逾八十,曾孝濂又开始了自己一项新的创作计划:100幅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题材的景观图。粗略估算了一下,一幅景观图最快也要半个月,即便按最快速度,也要花费5年时间。他还在期待自己的第十套邮票。“一息尚存,折腾不止,但愿能给我这么多时间!”
科学画的未来,值得期待(记者手记)
采访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师曾孝濂,计划被一拖再拖。早已退休的他,仍有很多工作安排?;灰?,但跟曾孝濂接触下来,记者却感受不到“难”。因为他的爱好恰恰是他的工作——热爱绘画,也热爱自然。
曾孝濂最初从事植物科学画,是因为编写《中国植物志》的需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并不高调的曾孝濂,这两年除了投身热爱的科学画创作,同时致力于科学画的推广。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这既是因为科学画之美,也是因为曾孝濂期待更多人来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科学画的美而爱上科学画,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专注于创作科学画。
中国科学画的未来,值得期待。
编辑:杨岚
关键词:孝濂 植物 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