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敬老爱老重在平时和细节
金风送爽,秋菊溢香,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城郊处处可见老者身影,或由社团单位组织踏野赏景,或在儿孙们陪伴下登高望远。闹市中亦不忘营造“老人节”气氛:置办寿星宴,慰问福利院,看望孤寡者,就连商场超市亦不失时机打出“老人牌”,倾力推销“敬老礼品”……
本来,借助重阳佳节倡导敬老、爱老新风尚,是件大好事。然而,有的单位或个人不切实际讲究排场,有的说多做少“走马观花”,有的过分造作或炒作,形形色色,弄得老人们很不自在。难怪有老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年三百六十天,敬老何须待重阳!也有老人对送钱送物不领情,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是一种打扰,敬老成了“惊老”。
重阳节敬老爱老,离不开各种主题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老龄群体不断扩大,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敬老爱老的时代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是我们今天敬老的重要含义和应有的作为。在新时代,敬老爱老重在平时和细节,只有延伸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内涵,让敬老爱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体现在朝朝暮暮的细微之处,才能让重阳节的价值在每一天都能存在。
敬老爱老应成恒久常态。重阳敬老是对敬老的一种提示,但敬老并非只在重阳节,更不是重阳节才敬老。尊老敬老是一种诚心的举动,而不能仅仅当活动做给他人看,更不能打着尊老旗号,敲锣打鼓作秀。一些团体和个人敬老助老的爱心和真心,我们不应该去质疑和怀疑,但是平时不注重行尊老爱老之举,只在节日里大张旗鼓地搞慰问,这肯定难脱功利主义之嫌,这样的热闹就成了一种折腾,敬老也就搞成了“惊老”。重阳敬老贵在恒久常态,恒久常态的前提是真心关爱,用心敬老,也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恩去敬老爱老,才能让老人真正感受到“天天都是重阳节”。
敬老爱老重在细微之处。重阳节,不少人把敬老盯在了购物送礼上,却忽略老年人的内心感受。其实,现在多数家庭的老人物质条件都不错,老人缺乏的不是物质给养,而是亲情陪伴,陪伴是最直观的孝心,也是最好的慰问。因此,敬老还必须关怀老者的点点滴滴和方方面面:不仅要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睡得香,享受现代的物质生活;还要投其所好,听其倾诉,美其心境,想方设法使之精神富足,驱散心中的暮气,走出孤寂的迷谷,提升生命的质量,尽享美好的桑榆晚景。同时,陪伴也不光体现在子女身上,有关部门营造敬老的节日气氛,让老人们欣赏到好的节目、为老人举办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一种陪伴模式,这种社会陪伴体现的一种细心,可能更符合老人的心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过重阳节,也是在提醒人们,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人人敬老,家庭才能幸福,社会才能和谐。重阳敬老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紧贴时代不断创新。只有把重阳敬老的传统铭记在心,体现在平时和细节中,更加注重解决好老人们生活中的痛点,才会将这个传统节日发扬光大,更有意义。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敬老 爱老 老人 平时 重阳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