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国运盛 体育兴——新中国体育发展之路述评
新华社南京9月29日电 题:国运盛 体育兴 ——新中国体育发展之路述评
新华社记者王恒志
世界杯全胜夺冠!“三大赛”十冠王!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创造了新的辉煌,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国运盛,体育兴”。
回首新中国体育70年发展历程,从“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到“建设体育强国”,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轨迹高度重合。
这是一条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栉风沐雨、玉汝于成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砥砺奋进、奋勇争先的发展之路,在这条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道路上,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始终紧密相连,并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国家强体育强
曾几何时,“东亚病夫”的帽子像一座大山,压在中国人的头顶,令人难以呼吸。新中国成立前,积贫积弱良久的中国,很多老百姓求一碗饱饭而不可得,体育更像是一种奢侈品,对很多人来说闻所未闻,更不要说参与其中。
新中国成立后,和中国其他各领域一样,体育也获得了新生的机会,中国体育人的体育强国梦从那一刻已经苏醒。1952年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更是为新中国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凤凰涅槃,一飞冲天!
1959年,容国团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一年后,王富洲等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1963年,罗致焕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冰雪项目世界冠军……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步向前,中国体育也融入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和气质,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书写着体育强国梦的全新篇章。
1979年,体育界率先喊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各行各业引起巨大反响。两年后的日本大阪,五年磨一剑的袁伟民和张蓉芳、郎平等女排姑娘以全胜战绩夺得世界杯冠军,开启了女排五连冠伟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首金,重回奥运大家庭的中国圆了百年奥运冠军梦;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选手杨扬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历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军团登顶金牌榜,那届赛事也成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杨扬回忆说:“我看到中国女排拿下五连冠,看到李宁夺六金,看到许海峰的第一枪。我那时很小,但是我说长大以后要像他们一样走向世界。虽然那时候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路有多长?!?nbsp;
杨扬的梦想,正是那个时代每个体育人的梦想,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想??梢运?,在那些年代里,全体中国人都憋着一口气,要向世界证明“我行”,体育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凝心聚力的强大感召力,成为最为振奋人心的排头兵和尖刀连!正如38年前《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写的那样:“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从容国团到中国女排,从许海峰到杨扬,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人的体育强国梦,通过一个个冠军、一次次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向世界宣告:“东亚病夫”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体育强国迎来新时代内涵
中国体育的体育强国梦,远不只在竞技场内。
当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在一天天成长。如今,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用金牌去证明“我行”——因为我们早已在包括体育在内的各个领域证明过——我们仍然会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争金夺银,但这种渴望更接近体育本质,还蕴含着无限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如郎平所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等被写入大会报告。
过去十年是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十年。随着老百姓健康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全民健身的火热激情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跑马热”成为现象级事件,1981年,中国首个城市马拉松在北京诞生时只有86人参赛。而今北京马拉松3万个名额,2013年半天抢光,2014年后只能“摇号”,而需要“摇号”的马拉松又何止北马。
如今,健身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时尚”选择,无论是“平易近人”的广场舞、跑步、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还是有些“高冷”的击剑、搏击、棒球、冰球等项目,都有着大量拥趸。
与全民健身一起蓬勃发展的还有体育产业。安踏2019年上半年营收148亿元人民币,市值不断创出新高,已经跃居全球行业第三;“中国李宁”在巴黎和纽约时装周上大放异彩,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中国自主体育品牌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不断抢占价值链高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体育产业的大发展也不仅仅是鞋服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竞赛表演业等领域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2018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万亿增长到2.2万亿,年均增长速度18%。体育产业增加值在GDP占比已突破1%,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15年7月,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将成为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同是举办奥运,对中国来说意义却大不相同。当年,中国还没有举办如此大赛的经验,北京更多是在学习、借鉴、摸索,最终用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告诉世界,我们有能力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
但这一次,中国要成为引领者,要树立办奥模式的新标杆。
三年前在吉隆坡最终打动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让他们为北京投出一票的,正是北京申冬奥代表团提出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而在筹备过程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成了“头号粉丝”,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点赞中国筹备冬奥会展现出来的可持续性、可行性……
体育强国 功在千秋
过去五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相继出台,“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写进十九大报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将在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将于2050年全面建成。
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体育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让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成为根本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实现这一目标,体育责无旁贷。
如今,全民健康要从“医已病”向“医未病”转变的思路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医未病”?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等原则外,加强体育锻炼,强健国民体魄已成共识。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走上球场,让孩子学会一两项体育技能,进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坚定抉择。
国运盛,体育兴;体育兴,国民强;国民强,国运盛。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逻辑,这一切正在发生。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体育依然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未来也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体育 中国 国体 发展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